第三章:群體的觀念、推理與想象力(7)
第四,信徒有著狂熱的愿望,希望把偶像的信條廣加傳播。
第五,信徒傾向于把不接受它們的任何人視為仇敵。
當群體的感情符合第一項標識的時候,不論它的偶像是一個看不見的上帝,還是一具木雕、石像,或者是某個英雄或政治觀念,這種形式就等同于宗教,而這種感情就變成了宗教信仰。
在路易十五統(tǒng)治的時代,出現(xiàn)了一位圣格美伯爵,此人聲稱自己發(fā)現(xiàn)了長生不老藥和點金石,還夸耀自己活了兩千多年,有數(shù)不清的人相信了他的鬼話。
當時他大約七十歲,但看起來只有四十多歲,氣色非常之好,他的鎮(zhèn)定自若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個極其博學的人,當被問到他與古代圣賢交往的狀況時,他能夠對答如流,沒有任何破綻。當時巴黎的社交明星是龐帕德夫人,而能夠隨意進出她化妝間的只有圣格美伯爵一個人。夫人很喜歡與他聊天,伯爵在她面前謙虛了起來,但是讓她相信他至少活了300年。
一旦民眾開始迷信一個人,常常會攀比誰更迷信。在當時的巴黎,到處都在流這位伯爵的傳奇故事。幾個喜歡惡作劇的年輕人進行了一項試驗:他們雇傭了一位喜劇演員,讓他扮成圣格美伯爵的模樣,站到大街上去吹牛。
這位假伯爵站在大街上信口胡言。說自己曾經與救世主共進晚餐,而且把酒變成了水;他和耶穌是親密好友,耶穌經常警告他不可太放蕩,否則晚景凄涼。這位假伯爵驚訝地發(fā)現(xiàn),民眾簡直什么相信,甚至連如此褻瀆神靈的昏話也毫不懷疑。而三天之后,幾乎全巴黎的人都在傳說伯爵在大洪水剛結束不久就出生了,將來也不會死。
很顯然,在圣格美伯爵的信徒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近乎迷戀的崇拜心理。不過,僅僅這樣還是不夠的。
假如一個人只崇拜某個神,那么他還算不上有虔誠的信仰。
只有當他把自己的一切思想資源、一切自愿的服從行為、發(fā)自肺腑的幻想熱情,全部奉獻給一項事業(yè)或一個人,將其作為自己全部思想和行動的目標與準繩時,才能夠說他是個虔誠的信徒。關于這一點,我們會繼續(xù)進行探討。
?。?)群體的偶像崇拜(下)
只要擁有了宗教感情,群體的妄想與偏執(zhí)就被激發(fā)出來了。
我們可以仔細考察一下,凡是凡是自信掌握了現(xiàn)世或來世幸福秘密的人,難免都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而當聚集在一起的人受到某種信念的激勵時,在他們中間也會發(fā)現(xiàn)這兩個特點。
在17世紀初的德國,“玫瑰十字”教派正是這樣的一個團體,幾乎所有的夢想家和煉金術師都加入了這個教派。他們自稱教派的前八名成員能夠包治百病,如果他們愿意的話,還可以把教皇的三重皇冠摧毀成粉末。
這些人信誓旦旦地聲稱,加入“玫瑰十字會”的人可以得道神靈的幫助,獲得創(chuàng)造奇跡的魔力。所有會員都可以消除瘟疫,平息狂風暴雨,能夠騰云駕霧、一日穿越千里,還能夠打敗惡魔、治療百病。
類似于這樣的妄想,在許多宗教社團中都有存在,這種妄想在信徒中快速地傳染,使他們變得狂熱,最終演變成偏執(zhí)的宗教狂。
我們可以看出,在法國大革命時代的雅各賓黨人正符合上面的分析,他們的骨子里就像宗教法庭時代的天主教徒一樣虔誠,這促使他們堅定不移地實施恐怖統(tǒng)治,宣泄著因狂熱信仰而產生的殘暴激情。
群體的信念有著盲目服從、殘忍的偏執(zhí)以及要求狂熱的宣傳等等這些宗教感情所固有的特點,因此可以說,他們的一切信念都具有宗教的形式。受到某個群體擁戴的英雄,在這個群體看來就是一個真正的神。
拿破侖當了15年這樣的神,一個比任何神都更頻繁地受到崇拜、更輕松地把人置于死地的神。即使是基督教的神和異教徒的神,對處在他們掌握中的頭腦,也從未實行過如此絕對的統(tǒng)治。
?。?)如何建立偶像崇拜
身為一位領袖,如果想要讓自己創(chuàng)立的宗教或政治信條站住腳,就必須成功地激起群眾想入非非的感情。
第四,信徒有著狂熱的愿望,希望把偶像的信條廣加傳播。
第五,信徒傾向于把不接受它們的任何人視為仇敵。
當群體的感情符合第一項標識的時候,不論它的偶像是一個看不見的上帝,還是一具木雕、石像,或者是某個英雄或政治觀念,這種形式就等同于宗教,而這種感情就變成了宗教信仰。
在路易十五統(tǒng)治的時代,出現(xiàn)了一位圣格美伯爵,此人聲稱自己發(fā)現(xiàn)了長生不老藥和點金石,還夸耀自己活了兩千多年,有數(shù)不清的人相信了他的鬼話。
當時他大約七十歲,但看起來只有四十多歲,氣色非常之好,他的鎮(zhèn)定自若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個極其博學的人,當被問到他與古代圣賢交往的狀況時,他能夠對答如流,沒有任何破綻。當時巴黎的社交明星是龐帕德夫人,而能夠隨意進出她化妝間的只有圣格美伯爵一個人。夫人很喜歡與他聊天,伯爵在她面前謙虛了起來,但是讓她相信他至少活了300年。
一旦民眾開始迷信一個人,常常會攀比誰更迷信。在當時的巴黎,到處都在流這位伯爵的傳奇故事。幾個喜歡惡作劇的年輕人進行了一項試驗:他們雇傭了一位喜劇演員,讓他扮成圣格美伯爵的模樣,站到大街上去吹牛。
這位假伯爵站在大街上信口胡言。說自己曾經與救世主共進晚餐,而且把酒變成了水;他和耶穌是親密好友,耶穌經常警告他不可太放蕩,否則晚景凄涼。這位假伯爵驚訝地發(fā)現(xiàn),民眾簡直什么相信,甚至連如此褻瀆神靈的昏話也毫不懷疑。而三天之后,幾乎全巴黎的人都在傳說伯爵在大洪水剛結束不久就出生了,將來也不會死。
很顯然,在圣格美伯爵的信徒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近乎迷戀的崇拜心理。不過,僅僅這樣還是不夠的。
假如一個人只崇拜某個神,那么他還算不上有虔誠的信仰。
只有當他把自己的一切思想資源、一切自愿的服從行為、發(fā)自肺腑的幻想熱情,全部奉獻給一項事業(yè)或一個人,將其作為自己全部思想和行動的目標與準繩時,才能夠說他是個虔誠的信徒。關于這一點,我們會繼續(xù)進行探討。
?。?)群體的偶像崇拜(下)
只要擁有了宗教感情,群體的妄想與偏執(zhí)就被激發(fā)出來了。
我們可以仔細考察一下,凡是凡是自信掌握了現(xiàn)世或來世幸福秘密的人,難免都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而當聚集在一起的人受到某種信念的激勵時,在他們中間也會發(fā)現(xiàn)這兩個特點。
在17世紀初的德國,“玫瑰十字”教派正是這樣的一個團體,幾乎所有的夢想家和煉金術師都加入了這個教派。他們自稱教派的前八名成員能夠包治百病,如果他們愿意的話,還可以把教皇的三重皇冠摧毀成粉末。
這些人信誓旦旦地聲稱,加入“玫瑰十字會”的人可以得道神靈的幫助,獲得創(chuàng)造奇跡的魔力。所有會員都可以消除瘟疫,平息狂風暴雨,能夠騰云駕霧、一日穿越千里,還能夠打敗惡魔、治療百病。
類似于這樣的妄想,在許多宗教社團中都有存在,這種妄想在信徒中快速地傳染,使他們變得狂熱,最終演變成偏執(zhí)的宗教狂。
我們可以看出,在法國大革命時代的雅各賓黨人正符合上面的分析,他們的骨子里就像宗教法庭時代的天主教徒一樣虔誠,這促使他們堅定不移地實施恐怖統(tǒng)治,宣泄著因狂熱信仰而產生的殘暴激情。
群體的信念有著盲目服從、殘忍的偏執(zhí)以及要求狂熱的宣傳等等這些宗教感情所固有的特點,因此可以說,他們的一切信念都具有宗教的形式。受到某個群體擁戴的英雄,在這個群體看來就是一個真正的神。
拿破侖當了15年這樣的神,一個比任何神都更頻繁地受到崇拜、更輕松地把人置于死地的神。即使是基督教的神和異教徒的神,對處在他們掌握中的頭腦,也從未實行過如此絕對的統(tǒng)治。
?。?)如何建立偶像崇拜
身為一位領袖,如果想要讓自己創(chuàng)立的宗教或政治信條站住腳,就必須成功地激起群眾想入非非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