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憑什么進入麻省理工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作者:凌志軍


中國的高考制度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一次定終身;一個是只看考試不看別的。這是最簡單的辦法,但是很害人。美國的頂尖大學強調(diào)你的個性,而不是你的名次。

--張益肇

1985年暑假,張益肇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年級學生。

這一年益肇17歲,一副東方人的身架,個頭兒本來不高,又很瘦,看上去比他的年齡還要小。他已經(jīng)成為老師和同學心中的“天才少年”,可是媽媽總覺得他發(fā)育不良,當他離家去麻省的那一天,不免擔心他是否能照顧好自己。

其實這不是益肇第一次離家。讀高中的時候,他曾去哈佛大學的數(shù)學學校讀書,有好幾個月在那里獨自生活。那時候他只有16歲,覺得離家的日子特別長,還非常想家。但是在哈佛的日子給這個孩子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他感受到一種欲望,這欲望是那么強烈,壓倒了他對母親對家庭的依戀。

“我將來上的大學,”他對自己說,“不是哈佛,就是麻省?!?/p>

說老實話,在美國,“收到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至少要比在中國容易得多。一個孩子在高中畢業(yè)之后如果想上大學,總是可以如愿,不用擔心考試成績不夠好。他不會因為分數(shù)不夠名落孫山,也不用擔心沒有錢交學費,因為可以申請貸款。但是如果想去讀最好的學校,就非常難。比如哈佛大學在每4個申請者中錄取一個,麻省錄取的學生中有一半是在高中最好的學生。好的學校不僅要求學生有非常優(yōu)秀的素質(zhì),還要付很多學費。

名牌大學的門難進,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美國的不同之處在于,父母沒有那種“一定要讓孩子上名牌大學”的概念,孩子們也沒有這樣的壓力。根據(jù)益肇的觀察,他的同學中間,起碼有50%的人沒有這種愿望,他們認定“只要有個大學念就可以了”。

盡管如此,益肇心里的那種渴望還是越來越強烈?!案咧械暮髢赡辏业哪X子里面總有這個念頭?!彼髞碚f,“當然這同國內(nèi)的學生不一樣。這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不是誰強加給我的?!?/p>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人總是向著自己內(nèi)心渴望的那個方向走去。就從這時候開始,益肇的生活發(fā)生了變化。他的內(nèi)心充滿渴望,變得勤奮而且激昂。不僅要讓自己的成績進入學校最好的5%之中,還開始自修大學課程,數(shù)學、科學、物理、化學……總共學了7門。這孩子的確非常努力,廢寢忘食,生活的節(jié)奏比一個最忙碌的成年人還要快。在旁人看來,這真是苦不堪言??墒撬凶约旱南敕ǎ骸叭绻粋€孩子感覺不到學習的快樂,那不是因為他過于努力過于艱辛,而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努力爭取的東西,并不是他想要的東西?!蹦切┤兆樱母杏X正相反,沒有一點痛苦,而且還很快樂,因為他要做的事情不是“不得不做的”,不是“應當做的”,甚至不是“義務”或者“責任”,也不是父母的“愿望”。他在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是對于一所真正的好大學來說,“優(yōu)秀”的標準決不僅僅意味著學習成績好。益肇知道,像哈佛、麻省這樣的學校,不會錄取那些除了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就沒有可取之處的學生。他們不會把學習成績作為唯一標準,還要看很多分數(shù)以外的東西,所以那些真正優(yōu)秀的孩子,都把課外的東西當成必修課。益肇竭盡全力去參加那些課程之外的活動。那會占用很多時間,他把這一切都當作他的夢想之旅上的伙伴,與它們攜手同行,沒有怨言,竭盡全力。

現(xiàn)在到了1985年,益肇高中畢業(yè)了。他向麻省理工大學遞交了申請,自信萬事俱備,夢想就要實現(xiàn)。

很多年以后,益肇已經(jīng)獲得麻省理工大學的博士學位,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研究員。有一天,和熟人談起當年的求學經(jīng)歷,在回答“你憑什么進入麻省”這個問題的時候,他說:

中國的高考制度有兩個問題,一個就是一次定終身;一個是只看考試不看別的。這是最簡單的辦法,但是很害人。中國的孩子也有兩個問題:一個是統(tǒng)統(tǒng)被趕到“上大學”這一條路上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一個是把清華北大看成“絕對的第一”。標準是一律的。這也很害人。

美國并沒有絕對第一的學校,也沒有絕對第一的學生。學生選擇學校是多樣化的,學校選擇學生也是多樣化的。在美國的頂尖大學強調(diào)的是你的個性、你的獨特的地方,而不是你的成績、你的名次。美國絕對不會認為像中國那樣,弄出個“某某省高考狀元”,然后在媒體上說他們怎么走上“成功之路”。

所以,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區(qū)別不在于有沒有選擇,而是在于選擇的方法的標準不同。你在中國要想上清華,就靠分數(shù),分數(shù)是可以計算的。你在美國要進哈佛麻省,就沒有固定的可以計算的東西。既靠你的整體能力,也靠你的獨特性,當然也有靠運氣的。比如你的數(shù)學不如另外一個孩子,但你不是一個書呆子,你對課外活動也很投入,學??赡芫瓦x擇了你。說來說去,美國的教育和美國的社會一樣,就是多元化。

現(xiàn)在,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當年這17歲的孩子手上都有些什么,讓麻省理工大學無法拒絕他的申請:

第一,有一個很好的學習成績。這包括平時成績和最終成績,校內(nèi)成績和全國統(tǒng)一考試成績。“我相信我的成績是前5%,但是我無法看到具體的數(shù)據(jù),所以到底是第幾名我就不敢說了?!碑斆嬖嚴蠋熢儐査某煽儠r,他這樣回答。

第二,是很多課外組織的成員。他是學校數(shù)學比賽代表隊的隊員,是中國同學會的會長,還是中學里一個榮譽團體的成員,只有那些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才有機會參加這個團體。

第三,有很多校園之外的工作經(jīng)驗。他在每周三下午到一所醫(yī)院去做兩個小時的“義務工作”,為不同科室提供服務,包括開發(fā)計算機應用程序、整理文章和做其他雜事。

第四,有一些很獨特的能力。比如在學校辯論會上的口才和機敏,還有下棋。

第五,很強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麻省為檢驗考生提出試題,性質(zhì)有點類似中國的高考,但方式完全不同。它是由一系列論文組成的,題目五花八門。益肇在申請的過程中大約寫了十幾篇論文,有的題目只是自我介紹,還有的題目就特別隨心所欲。比如:你一生當中都犯過什么錯誤?你學到了什么東西?你的長處在哪里?你的缺點在哪里?你為什么要來我們學校?還有一個題目是,“你跟某某共進晚餐”。所有文章都拿回家去寫,整個過程持續(xù)好幾個月。你可以聽由己意,任意做答。答案沒有標準的對與錯,全看學生的見識和表達自己的能力。

第六,老師的推薦書。

第七,在整個申請入學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強烈的渴望。

大多數(shù)美國的學校都相信,一個孩子內(nèi)心的渴望--而不是別人的渴望,將成為他永遠的向?qū)А?/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