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目標“斷點”帶來的求職尷尬
小金,北京女孩,有驕人的學歷表:從北京某市屬重點中學畢業(yè),考入全國高校排名Top10的綜合院校經濟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后又拿到英國牛津大學金融專業(yè)offer;2008年10月小金以牛津金融碩士畢業(yè)生的身份回國求職,直到2009年7月,小金的工作仍沒有著落……
關鍵詞
牛津海歸、金融危機、投行無門、親和力差、主動性差
求職者自述
我是去年10月畢業(yè)回國求職的,因我畢業(yè)于牛津金融專業(yè),最初的設想就是加入國際著名投行。不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很快打消了我這個念頭,全班十幾名內地學生中,只有一人因擁有投行工作經歷而順利進入一家著名投行的香港分公司。其余的人除了選擇在國內投行謀職,就是像我這樣“海投”簡歷,但我們大多還是選擇金融行業(yè)。
我初期求職時很自信,但寄出的簡歷過百,得到的面試機會并不多,更別提拿到offer了。求職經歷很不順暢,但我也說不出自己到底哪里有問題?回憶起來,有幾次面試經歷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外地文憑遭白眼
一次是去某外資金融機構面試。那時我剛回國,比較看重在外企找工作,而且這家外企的名氣很大,我自認為學歷過硬,又得到了面試機會,便欣然前往,自覺有七八分成功的把握。
面試我的是這家公司的HR主管,一位三十來歲的女士。她拿起我的簡歷劈頭就問:“你怎么在外地上的大學?”
我一聽就懵了,不知她是何意,趕忙解釋:“因為這所學校很好?!?/p>
HR主管不以為然,繼續(xù)道:“北京小孩很少去外地念書的,你是高考成績不好才選擇外地學校吧?”
我當時很生氣,我所上的大學畢竟也是眾人皆知的全國名校,她這樣知名企業(yè)的HR怎么會連這個都不知道?于是我反駁:“其實正因我學習成績好,才有資格考到這所學校?!?/p>
我徹底驚呆了,不過還是跟她解釋了好久。令我奇怪的是,她一直不問我上牛津的事。后來我聽好友說,因為現(xiàn)在海歸學歷魚龍混雜,HR經理沒有統(tǒng)一判斷依據,所以一般遇到海歸都要看他們在國內的求學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