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既不可能被創(chuàng)造,也不可能被毀滅
能量只能從一種形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既然思想和行為均為能量,它們就能將能量轉換為另一個事物。那個事物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這種轉換中蘊涵的力量是令人驚異的。按照一個人每五秒鐘產(chǎn)生一個念頭的速度計算,你一天將會產(chǎn)生12000條想法。現(xiàn)在讓我們來作一個假設,即你的這12000條想法中的大多數(shù)或很大一部分都是負面的。既然大多數(shù)人的行為都是思想的結果,就能合理地推斷出你的大多數(shù)或很大一部分行為都是負面的。那么每個人的個體世界以及我們共同面對的世界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呢?反過來,如果你的想法和行為大多數(shù)或很大一部分都是正面的,世界肯定會變得更美好。
作為一名領導者,你應該對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產(chǎn)生的力量高度敏感。如果你能影響很多人的生活,就應該小心謹慎地運用這種力量,并且盡可能地以一種積極正面的、能夠產(chǎn)生價值的方式進行。
觀察行為本身會影響被觀察的事物
當我們觀察某一事物的時候,觀察行為本身就能使觀察對象發(fā)生改變。觀賞性體育運動就是最好的例子。所有的運動員都會告訴你,觀眾是一種能量,它能對他們的場上表現(xiàn)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作為領導者,假使我們只是觀察一名高管人員工作,你的觀察行為本身就會影響他或她的工作表現(xiàn)。我們都希望產(chǎn)生的是好的影響,但也有可能相反。想想前面常說的那句萬物皆是能量,觀察能對被觀察者產(chǎn)生影響也就不足為怪了。同樣,認識到這一點對我們也具有深遠的意義。當注意某件事兒的時候,我們的預期、意向、期望、恐懼、懷疑、嫉妒以及想法和情感實際上都在不停地運轉著,都在影響著自己注意力所聚焦的對象。當真正理解觀察行為本身能使觀察對象發(fā)生改變這一現(xiàn)象,并從心底相信這是事實時,我們就不能再進行任何無意識地觀察了。我們知道自己對觀察對象至少要承擔部分責任,因為我們能使被觀察的事物發(fā)生變化。
作為領導者,你的關注具有改變人、事、條件、結果的力量,這條原理使你肩負重任。
對任何行為來講,都存在與之方向相反的反應
對任何行為來講,都存在與之方向相反的反應,這實際上是從“舊科學”中秉承下來的一條原理。它是艾薩克·牛頓的第三定律——動量定理,也是“舊科學”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一條定律。從實質上講,這條定律表明:你給予這個世界什么,就會收獲什么,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有時會提到的“因果循環(huán)”。那些還沒有產(chǎn)生反應的行為,實際上只是因為某個“因果循環(huán)”的過程還沒有結束,我們所看到的只是這個“因果循環(huán)”過程中的前半部分。那是一個能量正在等待平衡的不平衡狀態(tài)。標志能量平衡的事情也許不會很快發(fā)生,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會與首發(fā)事件之間存在或長或短的距離。一些宗教中甚至認為“報應”會發(fā)生在另一個人的生命過程中。但“報應”終究會產(chǎn)生。這是一條自然法則。
例如,你僅僅出于惡意就把一名員工辭退了,其實除了不喜歡他或她的個性外沒有什么正當?shù)睦碛?。你可能會捏造一個他或她工作表現(xiàn)不佳的“事實”,但如果這么做了,你就大錯特錯了。等待你的將是“時間的審判”,世界或早或晚都會給你有力的回敬。你在主觀上故意向某人施加了負面的能量,錯誤地將其辭退是主觀錯誤的一個表現(xiàn)形式,你必須等待“報應”到來的那一刻——也許要過很多年,但早晚有一天你會嘗到被錯誤對待的滋味。向你“施惡”的人也許和被你錯誤對待的那名員工毫無關系。相反,如果你在慈善事業(yè)上耗費了大量的個人時間和精力,那么無論這些行為是否為人所知,你都會欣慰地知道這些善舉遲早有一天會給自己帶來回報,就像你為他人所做的一樣。也許世界對你的回應會隨即體現(xiàn),如你在行善時感受到的強烈的滿足感;也許世界對你的回應出現(xiàn)在未來的某一時刻,如某人在你事業(yè)受阻而又無計可施的時候施以援手。就我自己的體會來講,雖然牛頓認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在大小上是相等的,我更傾向于認為反作用力數(shù)倍于作用力,即每做一件好事兒都會得到十倍的回報;反之,每做一件壞事兒就會受到十倍的懲罰。
作為一個領導者,你要明白一個道理,即所有人包括你自己在內都要受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法則的制約。你要對這個事實始終保持高度的敏感。通過自己領導的組織,你將擁有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力量。當運用這一力量的時候,要始終保持清醒,要知道你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終究會反過來影響自己和自己的團隊,并應該盡量使這些返回來的作用力產(chǎn)生積極正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