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 認知扭曲造成的壓力

圖解完全解壓手冊 作者:(日)田中


在心理學界,經(jīng)常提到“由于認知的扭曲造成壓力”。

所謂的“認知扭曲”是指思維陷入了非合理、非邏輯的“扭曲”狀態(tài)。例如,“被上司狠狠的叱責,認為自己的將來一片暗淡”,就這一想法,姑且先不說是不是個人感情用事,很顯然這是一種不合理的扭曲的心理狀態(tài)。

換句話說,容易患有壓力的人,也可以說就是這種容易在腦中產(chǎn)生認知扭曲的人吧!

讓我們回顧一下日常生活,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生活在扭曲狀態(tài)的例子。

你本人有沒有產(chǎn)生過以下的想法呢?

·失敗兩次(事實) → 反正還得失?。ㄅで?/p>

·有人這樣說(事實) → 大家都這么說我(扭曲)

·別人看著我笑(事實) → 他把握當傻瓜了(扭曲)

·遇到反駁我的意見(事實) → 他討厭我(扭曲)

·沒有被理想的公司錄用(事實) → 人生失敗了(扭曲)

·他撒謊了(事實) → 人都是沒有信用的(扭曲)

·認知的扭曲是有著共通的類型的,在心理學界,我們給每種類型都起了名字。

·在右邊的頁面,我們列舉出最常見的扭曲實例。

如果在這些實例中,您認為“自己也是這樣”的話,請進行確認。在后邊我們會有相關內(nèi)容,了解自己到底是哪種類型,在今后考慮使用“哪種是最適合自己的應對方式”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具有代表性的認知扭曲類型

過度將其一般化

拿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草率的下定義說其是具有一般性的法則。 → “山田已經(jīng)犯兩次錯誤了,再交給他工作也一定還得犯錯兒吧!”

兩個極端的思考方式?黑白思考

討厭事物處于曖昧不清的狀態(tài),通常非得讓其明確才罷休。 → “那些不老實聽從自己話的人都是敵人。”

自我關聯(lián)

每當發(fā)生什么不好的事情時,實際上和自己并沒有什么關系,但卻要責備自己說是自己的不對。 → “他生病了,全都怪我對他太冷淡?!?/p>

過大評價?過小評價

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卻要將其放大了去想,或者沒有必要的過低的進行評價。 → “既然被上司叱責了,就無法再在公司里工作了?!?/p>

“應該”的苛求思考

對自己和他人的言行妄加斷定“絕不可以這樣”、“就應該這樣”等。 → “身為女性就應該端莊文靜?!?/p>

消極預測思考

實際上還處于事件未發(fā)生的階段,就毫無根據(jù)的曲線頂人或事物的可能性。 → “反正我也做不好?!?/p>

全盤否定

實際上只是很小的失敗,但卻認為是無法彌補的大錯。 → “考試失敗了,已經(jīng)是無法彌補了。”

猜心思

對方明明沒說什么,卻妄自的猜測對方的想法。 → “大家都把我當成傻瓜?!?/p>

對于壓力的邏輯性理解

——從我的個人經(jīng)驗中總結出來的

說起來我開始涉及心理學這門學問的契機是因為自己有煩惱。也就是像“序言”中提到的那樣,現(xiàn)在我將這一情況再詳細的說明一下。當我還是花樣游泳運動員的時候,曾經(jīng)獲得過奧運會的獎牌,我本想之后的人生應該是一片燦爛,但是與其這樣說,不如說在奧運會之后,我就沒有好好考慮之后的人生是怎樣的。

我從六歲就開始游泳,十歲開始很認真的專心于花樣游泳這項運動,二十一歲的時候迎來了88年的漢城奧林匹克運動會,并獲得了獎牌,我之前的人生大概就是這樣的。名正言順的得到“奧運會銅牌”的時候,真的是最最幸福的一瞬。那是一種挑戰(zhàn)自己極限的“成就感”、是夢想成真的“幸福感”、是讓那些一直在我周圍給予我照顧的人高興的“貢獻感”,是“勝利”的“站在頂峰”的感覺??????自己完全沉浸在屬于我自己的喜悅之中,加上媒體的大力吹捧,街頭巷尾、甚至在電車上不斷有人讓我簽名,在這讓我成為“名人”的幾年中,我以為這種狀態(tài)會一直持續(xù)下去的。真是丟臉事情,自己竟讓得意洋洋的誤為自己已經(jīng)是“偉人”了。

然后就迎來了巴塞羅那奧運會,從首爾奧運會之后就退役的我當然成為過去式。人們即使再看見我也不會回頭了,這時,我就在想“我如果不是運動員的話到底是誰呢?”于是感到了后背有些發(fā)涼。我竟然不明白自己作為一個人到底是誰?這真是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寂寞感、空虛感和失落感。

而解開我疑問的鑰匙就是在我長達7年的美國留學時,我接觸到的運動心理學。其中有“運動員的職業(yè)轉移、職業(yè)過渡”這一講義。運動員從作為第一職業(yè)的選手立場轉向之后的第二職業(yè)是要直接面對這一心理問題的,這就是講義的主要內(nèi)容。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就是學會接受打擊?!斑\?員在退役之后,迎來之后的職業(yè)時,他們無法應對自己已經(jīng)不再是選手的失落感,這就是不能夠順利過渡的典型例子,而且,特別是那些喪失感很強的選手會有“對于此前是運動員的自己,一直抱有很強的身份感”這樣的想法。

當時我也是這樣的人。十幾年,專心于花樣游泳,犧牲自己的全部而投入到比賽中。想著不這么做的話,成為“奧運會選手”這一的夢想就不會實現(xiàn)。在游泳隊的時候,一有功夫思考“人生的平衡”時,就是想著在奧運會上出場,得獎牌,這些超乎自己想象的“偉業(yè)”是不可能達成之類的事情。于是就想犧牲什么才是最關鍵的。正是有了那樣的心理準備,所以才認為除了“作為花樣游泳選手”之外沒有“自己”的存在。

有一件能讓自己付出的事情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超過了一定的度就會有失去“取得選手頭銜的自己”的危險性。而且,我還懂得了“從運動員時期開始,就應該確立一個非運動員身份的自己。如果這樣做,就能夠靈活控制自己集中或放松的狀態(tài),這也是成為一名真正一流選手所必須具備的要素之一?!?/p>

我當時的壓力,不是夸大其詞,真是一種生死攸關的壓力。那時的我真的需要得到幫助。而讓我得救的就是要去把握“現(xiàn)在自己心中模糊混亂的”現(xiàn)狀,根據(jù)意識中的自我認知“將壓力邏輯化”,把自己的煩惱作為理論加以認識,拿出勇氣面對自己不敢正視的東西,并且接受它,如果能將其客觀化,就會有“無論是怎樣的壓力,我自己都能控制”的自我功績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