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副面孔就是我們的本能。本能是人們最直接最原始的一面,是人們作為一個生靈而天生具有的需求和欲望。這是人與動物共同具備的,也可以說是人在進化過程中還未泯滅的甚至無法消除的獸性。人的本能的面孔,也是一張寫滿了欲求的面孔,這張面孔往往是我們不愿意拿出來示人的。世間的人大多如此,越是欲望強烈,就越是隱藏得深,人們在以本能面孔出現(xiàn)的時候,往往是在黑暗之中,不愿讓人察覺,不愿讓人發(fā)現(xiàn)。似乎本能的欲望是為人所不齒的,所以人們習慣了把本能的欲望在暗地里進行,盡量不將其暴露。
所以,本能的面孔是非常隱秘的。
第二副面孔就是我們的心靈,這就是我們情緒化的一面。在我們的生活中,情緒化的面孔時隱時現(xiàn)。有些時候,情緒會控制的好一些,可有些時候,情緒又是難以控制。心靈是最難以捉摸的,它不能像頭腦一樣用正常的邏輯思維去判斷。每個人的感受力不同,有些人的心靈比較敏感,可能會比較多的流露出自己的情緒;有些人可能感受力不太強,或者他的頭腦又常常壓制著自己的心靈,所以可能會比較少的顯露出自己的情緒。
所以,心靈的面孔在我們生活中是時隱時現(xiàn)的。
再來看這第三副面孔,就是我們的頭腦。頭腦這副面孔,唯恐表現(xiàn)不及。頭腦代表的是我們的知識,是我們的才智,聰明才智當然要展示在眾人面前了。在我們這個社會中,頭腦靈活的人往往比心靈豐富的人要有市場。做家長的,喜歡頭腦聰明的孩子;做老板的,喜歡頭腦靈活的職員……所以我們的環(huán)境教育出人們要積極地展示自己頭腦的這副面孔。
這三副面孔,包含了我們一切行動的根源,我們每個人也不斷的游離在頭腦、心靈和本能之間,不斷地轉(zhuǎn)換著這三副面孔。
如果讓我們給這三副面孔一個形象的比喻,那么我們可以把頭腦稱為“國王”,把心靈稱為“皇后”,把本能稱為“仆人”?!皣酢?、“皇后”和“仆人”只有各司其職、互相扶助,才能達到和諧的狀態(tài),我們的身心才能得到平衡。
由此,我想起了《進化論》的作者,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他在自傳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我在青少年時期,非常喜歡音樂、繪畫和詩歌。這三者給我?guī)砹藷o限的歡愉和喜悅。然而當我埋頭在大量收集來的資訊中,要去找到進化論的普遍定律時,我喪失了對音樂、繪畫、詩歌的感受力。喪失了這種感受力,我就喪失了人生的快樂?!?/p>
達爾文的這一段話,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就是當頭腦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時候,當人們過于重視頭腦所帶來的嚴謹?shù)闹R的時候,心靈就被禁錮了,心靈的感受力就弱化了。如達爾文所說,音樂、繪畫、詩歌是出自心靈的藝術,不僅是由心靈生出的,更是需要用心靈來體會的。藝術是感性的,是不被理性的條條框框束縛的,也是自由的,所以心靈的感受能夠給人帶來喜悅。但是,當達爾文作為一個科學家、一個生物學家,去著書立說,去尋求論據(jù)的時候,他就完全進入了頭腦的世界,一絲不茍。當一個人習慣了用頭腦了看問題,用理性來思量一切事物的時候,那么人生也就失去了歡樂。
不幸的是,這正是現(xiàn)今人類的寫照。當下的人們,大都只重視頭腦的能力,而忽略和心靈的重要。正如這個國王,他失去了皇后,也沒有了仆人,那么他該是怎樣的一個國王呢?他勢必失去了一切生機,他的生活一定枯燥乏味。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這個社會總是讓人感覺得有點冷冰冰,人與人之間變得愈加冷漠,為什么會有人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正是因為我們現(xiàn)在的人們太過重視頭腦的發(fā)育,我們只知道用頭腦來解決問題,不知道用心靈去感受人間冷暖,也不知道去合理的滿足自己本能的欲望。事實上,一個純理性的人,是非常可怕的,也是非常冷酷的。試想,如果我們的人生中,只有頭腦這個國王在高高的寶座上指點江山,而下面沒有皇后、仆人,那該是多么凄涼與孤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