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是憧憬中原燦爛文明的浪漫君主,與鞭打尸體以達復(fù)仇目的的人根本捍格不入。
伍子胥察覺西施后面有范蠡在操縱,但他知道把這樣的事情說給夫差聽也是于事無補。
——你為什么疑心這么重?莫非你的腦筋已經(jīng)老得不管用了?。?/p>
其結(jié)果,必然會受到如此奚落,他想。
把兒子留在齊國,也是因為對吳國絕望的緣故。
吳王夫差針對此事有所指責(zé)。
我猜得一點沒錯……伍子胥閉上雙眼。
“你有話要交代嗎?”
頭上傳來這個聲音。
吳王使者前來,伍子胥跪聽圣旨。
伍子胥睜開眼睛。
眼前擺著名劍“屬鏤”。
這是國王所“賜”,但并非“饋贈”。賜這把劍的意思是——要伍子胥用它自盡。
使者的問話,意思不是“有沒有話要辯白?”而是“有沒有遺言?”
士大夫不為自己辯白,是古代中國的官場習(xí)慣。一旦被君主懷疑,唯有就死一途。正因如此,士大夫非常謹(jǐn)言慎行。
“你回去告訴君王吧?!蔽樽玉阏酒饋碚f。他的這個態(tài)度表示不再以臣屬之禮對待君王。他聳著肩膀,厲聲道:“我使你的父親成為霸主,也從諸多公子之中選你即位,當(dāng)初你要給我半個吳國,我沒接受?,F(xiàn)在,竟然因懷疑而準(zhǔn)備殺我!你到現(xiàn)在才學(xué)會懷疑別人,是不是!?你卻不知道該懷疑的是越王勾踐和范蠡!你不是個有眼無珠的大混賬嗎???這樣的你也想自立,笑死人了!哈!哈!哈!”
《史記·伍子胥傳》以“仰天長嘆”描述這一段情事,《越世家》則使用“呵呵大笑”之詞。
憤怒到極致往往會帶來呵呵大笑。因此,作者認(rèn)為伍子胥當(dāng)時確實發(fā)出笑聲了。
接著,伍子胥對家人和屬下說:“我要你們在我的墳地種棵梓樹,吳王夫差死后就用這棵梓樹做他的棺木!還有,把我的眼睛挖出,擺在吳都東門城墻上!我要親眼看到越兵攻來、吳國滅亡的樣子!”語畢,雙手執(zhí)起名劍屬鏤,刀刃對準(zhǔn)喉嚨刺去。
他的頭顱當(dāng)場落地。
由使者口中聽到伍子胥最后說的這些話時,夫差怒不可遏地喊道:“老家伙!你以為死后會被安葬入土是嗎?別做夢了!”
以文人自居的夫差,由于怒火難抑,竟然下了殘酷的命令。這大概是受了伍子胥剛烈個性的感染吧?
“把子胥尸體用馬革裹起來,丟入江(長江)中!”
這是伍子胥成為與水有關(guān)之冤魂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