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憂郁癥的診斷和憂郁癥本身一樣復雜。病人總是追問醫(yī)生:“我憂郁嗎?” 好像判斷憂郁癥和驗血一樣簡易。發(fā)現(xiàn)自己是否患有憂郁癥的唯一方法,是傾聽自?、觀察自己、感受自己的內心,然后好好思考。如果你常常感到心情惡劣,無論是否事出有因,都屬于憂郁癥。許多人確定自己患憂郁癥后,都竭盡全力尋找自己憂郁的“源頭”,其實改變某件引發(fā)自己惡劣情緒的具體事由,要比放任自流,一味歸咎于憂郁癥更有效。實踐證明,抽象地尋求“病因”和治愈疾病之間并沒有必然或直接的聯(lián)系。
精神的疾病甚至會更嚴重地影響人的身體健康。醫(yī)生常對因胃絞痛來求醫(yī)的患者說:“怎么會呢?除了憂郁之外,你什么病都沒有!”憂郁癥如果嚴重到造成胃絞痛而不得不接受治療的時候,將會使人飽受困擾和痛苦。對?這些經歷過這種痛苦的人來說,因精神問題導致的胃絞痛,和飲食不當造成的胃絞痛一樣,都是真實和難以忍受的。這種痛苦產生于大腦中,而且大腦頻頻對胃部傳送錯誤的訊息。確定問題出自哪里,關系著你該接受哪種治療,這是至關重要的事情。在人體所有器官中,大腦也許是最重要而又最為復雜的成員之一,對于它出現(xiàn)的問題,應該明確指出。
化學作用常被醫(yī)學界用來填補身體與心靈間的裂縫。醫(yī)生們堅信完整的自我始終存在,而且認為,病癥造成的感傷與全然沒有來由的感傷之間,有一條虛構的界線,他們因此斷定病人的憂郁癥是“化學作用”,個結論使病人釋懷?!盎瘜W作用”這個詞似乎減輕了人們要為厭惡工作、懼怕衰老、失戀、痛恨家人所產生的惡劣情緒負責的感覺。一旦和“化學作用”扯上關系,人們就可以愉快地擺脫罪惡感。如果你常常憂郁,那是因為大腦的問題,不必為此自責。如果不想自責,就怪人類進化的缺陷吧!但別忘了,自責本身也可以看成一種化學過程,快樂也是?;瘜W和生物學并不關系人類“真正的”自我,憂郁癥和它所影響的人密不可分。醫(yī)生的治療并不能肅清自我認知的混淆,而使你恢復正常,只是重新試圖調整人格中的缺陷,一定程度上改善你的病癥。
學過高中?然科學課的人都知道,人體的運轉是化學作用的結果,研究這些化學作用和組織構造的學問叫生物學。頭腦里所有作用都有其目的和來由,如果你閉上眼睛,努力地想象一只北極熊的樣子,你的頭腦里就產生了化學作用;當你回憶起一段往事,記憶也是經過復雜的化學作用而產生的。童年的創(chuàng)傷和人生經歷中的一些負面影響,都會改變頭腦中的化學作用。你心中閃出讀一本書的念頭,身體就會發(fā)生若干種化學作用——用手拿起書、注視書頁上文字的形狀、從字形聯(lián)想到意義,然后由其傳達的意義產生知性與靈性的反應。如果時間使你改善心情,走出憂郁,你頭腦中?化學作用,和使用抗憂郁藥劑達到同樣結果的人頭腦中所產生的化學反應比起來,并不會更加特別和復雜。外在事物與內在世界之間互相作用的程度其實是不相上下的。世界上種種所謂的界限其實常常是模糊的,讓我們形成自我的界限也往往模糊不清。在經驗與化學作用的混沌狀態(tài)之下,并不存在一條純凈得像黃金礦脈的真實自我的界線。我們應該相信什么東西都可以被改變,把人體看成是一連串不同的自我,我們可以服從或選擇某一個自我。但奇怪的是,醫(yī)生以及愈來愈多非學院式的寫作和座談,所使用的科學語言都十分荒謬。
雖然一般報紙、雜志和醫(yī)?界把憂郁癥敘述成像糖尿病等單一病因型的疾病,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它們完全不同。胰島素的匱乏會導致糖尿病,因而治療糖尿病的方法,是增加和穩(wěn)定血液中的胰島素。而導致憂郁癥的原因不是任何可測量的東西的減少。固然提高腦中血清素的含量,可激發(fā)某種作用,使憂郁的人高興些,但憂郁癥不是因為他們的血清素分泌量低于常態(tài)。此外,血清素不會產生直接的益處,雖然長期保持一定的血清素含量,對改善憂郁癥狀會有些幫助,但若把一加侖的血清素注射進憂郁癥患者體內,并不會立刻使病人產生一點點快樂的感覺?!拔液軕n郁,但這只是化學作用”,句話和“我想殺人,但這只是化學作用”,或“我很聰明,但這只是化學作用”一樣沒什么意義。如果這樣說來,一個人徹頭徹尾都是化學作用。“你可以說,那只是化學作用”,曾得過躁郁癥的梅姬·羅賓斯說:“我認為沒有什么事是只和化學作用有關。”陽光閃耀,那也只是化學作用,石頭是硬的,海水是咸的,春天的某個下午,微風輕輕吹拂,撩撥起人們對長冬白雪的渴望和想象,在些許懷舊之情中產生了睡意等,這一切,都是化學作用?!把逅剡@東西”,哥倫比亞大學的大衛(wèi)·麥克道爾說,“是一種現(xiàn)代的神經學迷思?!?/p>
內在和外在的現(xiàn)實共存?一個連續(xù)的整體中,已發(fā)生的事件和你如何理解這事件,以及如何對這事件產生反應,通常是相互關聯(lián)的,但三者并沒有誰是誰的前兆等關系。如果現(xiàn)實本身是一種內在和外在關系的產物,而自我又處于不斷流動的狀態(tài),人的情緒從正常轉變?yōu)闃O端——就像是音樂的滑音,那么憂郁癥就是一種情緒的極端狀態(tài),我們可以把情緒說成是一種病癥的輕微狀態(tài)。假設我們一直都感到快樂(但不是失常的瘋狂),我們就可以變得更加有禮,也可以更愉快地生活在地球上,有人覺得這種想法本身就十分恐怖(不過,如果我們真的可以保持快樂,自然就會忘記這是一個恐怖的想?)。
流行性感冒的發(fā)作是簡單和直截了當?shù)模旱谝惶?,你的體內沒有導致生病的病毒,但第二天你卻突然有了。人類后天不能免疫的病毒可以在確切的一瞬間,從一個人傳染到另一個人身上,而憂郁癥呢?就好像試圖要為饑餓找出客觀的指數(shù),我們每天都會感到好幾次饑餓,但到了極端的饑餓,就足以造成死亡的悲劇。因為身體素質的不同,有些人比其他人更需要食物;有些人在極度缺乏營養(yǎng)的情形下仍可以正常活動;有些人則會很快虛脫,走在街上就會暈倒。同樣,因為心理素質的不同,憂郁癥在每個人身上的作用都不同:有些人能夠反抗病魔或與其搏斗;有些人則無助地陷于它的魔掌中。堅強好勝的人可能會克服憂郁癥;個性溫和柔弱的人卻可能被擊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