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的紅顏遺事 第一部分(2)

上海的紅顏遺事 作者:陳丹燕


梧桐樹下熱鬧或者背靜的街區(qū),仍是上海很貴的地段,仍舊留著孤島時期的浮華之氣。街道兩邊帶花園的歐洲式樣的房子代表著舒適的生活,街道的下水系統(tǒng)很好,所以不像別處那樣,總是濕漉漉的。在那些街區(qū)里,白俄經(jīng)營的面包房、照相館、西藥店、芭蕾舞教室和美容沙龍,猶太人開的小珠寶店、皮鞋店和皮草行,還有飯店,法國人開的咖啡館、電影院、教會學(xué)校和糖果店,上海人開的舞廳、專營西服的裁縫店、報館、劇團和電影公司,日本文人開的書店、德國醫(yī)生開的醫(yī)院,仍舊吸引著喜歡西洋式生活的人們,尤其是那些從外面來上海的人。

“那年夏天已經(jīng)有了紫雪糕賣,白雪公主牌紫雪糕,像一般雪糕一樣厚薄,里面是冰激凌,外面用巧克力裹著。也有賣棒冰的,赤豆的、綠豆的、奶油的棒冰,有人喜歡在夏天吃棒冰,比較清口。賣棒冰的人把它們放在一個木頭箱子里,里面用棉被包著,在沿街賣。他們常常用一個小木塊在木箱子上啪啪地拍。叫賣的聲音和現(xiàn)在一樣,棒冰吃哇,雪糕,就是這種。”魏紹昌老人說。

是啊,我小時候還聽到這樣的聲音,在夏天的五原路上,不過那是“文革”中的事了。賣棒冰的人把木箱子的蓋掀開來,有一種溫和而清涼的氣味散出來,帶著一點點桂花的甜香,因為在綠豆棒冰里常常加了一點點桂花。那種自制的冰箱沒有冰箱的腥氣。那個人總是很快把箱子蓋上,怕涼氣跑了,棒冰還沒賣完就化了。

“暗殺?!崩先苏f,“街上常常有暗殺的事發(fā)生,有時是重慶派來的人暗殺南京政府的漢奸,有時是汪精衛(wèi)方面的人暗殺共產(chǎn)黨或者重慶方面的人。日本憲兵要捉暗殺的人,就隨時封鎖交通。這時候氣氛馬上就變了,讓人想到那是個亂世。馬路上還有可口可樂招牌,上海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正廣和汽水,那時候叫荷蘭水。用玻璃瓶子裝的?!笔悄欠N厚厚的玻璃瓶,發(fā)青的顏色。北京人的食品店里賣酸梅湯,裝在玻璃杯里。白俄和山東人在從前的霞飛路一起開了一些小小的俄國西菜社,他們供應(yīng)的色拉和羅宋湯很得上海人的喜歡,色拉是用煮熟以后切成小塊的土豆、煮熟的青豆、切成小方塊的紅腸和蘋果做的,拌了蛋黃醬。羅宋湯則是加了番茄、洋蔥和土豆塊的牛肉湯,很厚。但在俄國生活過許多年的人,卻從來沒有在莫斯科或者彼得堡吃到過這樣的俄國菜。它們更像是從四馬路的番菜館廚房里發(fā)明出來的上海西餐。

“晚上有防空警報,汽笛一樣的聲音。聽到警報,大家就要把自己家窗簾拉起來,怕美國飛機來轟炸。”老人說。

這我聽說過的。在上海逃亡的猶太人所學(xué)到的上海方言里,就有一句:“奈電燈隱脫(把電燈關(guān)掉)。”過了那么多年,早已離開上海,從美國又回到維也納定居的杜爾納還記得它。1944年他住在復(fù)興西路的一條弄堂里,弄堂里的孩子管他叫大鼻子老伯伯。

張愛玲穿著淺紅色的繡花鞋經(jīng)過靜安寺明黃色的圍墻,她已經(jīng)是一個很有名的作家了。連年的戰(zhàn)爭,讓許多上海市民習(xí)慣了在戰(zhàn)亂中繼續(xù)自己的生活,在戰(zhàn)爭中出生長大的孩子,以為那樣的日子,就是日常生活。

7月9日這一天,上?!渡陥蟆穲蟮赖漠?dāng)日的新聞有:中太平洋敵艦沉毀達(dá)五十余艘;塞班島日軍繼續(xù)展開奮戰(zhàn);敵機再襲九州,又被從容擊退,日本土防務(wù)固若鐵壁;東京等都市決疏散學(xué)童;緬甸富貢前線正展開激戰(zhàn),日軍精銳摧毀敵企圖;今日防空日訓(xùn)練,交通音響管制,夜間實施嚴(yán)厲燈火管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