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佛》 法顯(5)

季羨林自選集:佛 作者:季羨林


從這以南,名為中國。法顯在這里寫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記載,我在下面還要談到。

從此東南行十八由延,到了僧伽拖國,即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四之劫比他。至于相當于今天什么地方,學者間意見有分歧,總之是在今北方邦西部。此地佛教遺跡頗多,有佛上忉利天為母親說法處。下來時,地上化出三道寶階,后來又沒于地,余有七級現(xiàn),阿育王子其上起精舍。佛在天上受天食,身作天香,于此處沐浴,浴室猶在。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塔。此處有僧尼千人,雜大小乘學。這里有一個白耳龍?!兜v錄》也記載了這一件事,稱之為迦施國,但是次序有些混亂。寺北五十由延有火境寺。別有佛塔,鬼神常來灑掃,不須人工。有一僧伽藍,可六七百僧。法顯住龍精舍夏坐,這是他西行第六年的夏坐,時為公元404年。

夏坐完畢,東南行七由延,到了罽饒夷城,即《大唐西域記》卷五之羯若鞠阇國曲女城,今之北方邦卡瑙季城。有二僧伽藍,盡小乘學。

從此東南行十由延,到了沙祇大國,即今北方邦中部之阿約底。有佛嚼楊枝長出來的大樹。

從此北行八由延,到了拘薩羅國舍衛(wèi)城,今北方邦北部臘普提河南岸之沙海脫——馬海脫。這里佛教遺跡很多:有大愛道故精舍、須達長者井壁、鴦掘魔得道、般泥洹、燒身處。出城南門千二百步,有須達精舍,即所謂祇洹精舍。這里有牛頭栴檀佛像。精舍西北四里有榛,名曰得眼。精舍東北六七里,有毗舍佉母精舍。祇洹精舍大院落有二門,一東向,一北向。這里就是須達長者布金滿園買地之處。出東門,北行七十步,有外道女偽裝懷孕謗佛處,又有調(diào)達生入地獄處。道東有外道天寺,名曰影覆,只能世尊精舍影映外道寺,而外道寺則決不能影映精舍。繞祇洹精舍有九十八僧伽藍,除一處外,都住有和尚。在中國有九十六種外道,各有徒眾?!斗@傳》在這里有幾句話:“調(diào)達亦有眾在,供養(yǎng)過去三佛,唯不供養(yǎng)釋迦文佛?!狈饻缍群笠磺Ф嗄辏坪跻呀?jīng)被他打倒在地的對手調(diào)達(提婆達多)居然還有徒眾,不能不說是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請參閱筆者的《佛教開創(chuàng)時期的一場被歪曲被遺忘了的“路線斗爭”》。

城西五十里,有一邑,名都維,有迦葉如來遺跡。東南行十二由延,到那毗伽邑,有拘樓奉佛遺跡。從此北行,不到一由延,有拘那含牟尼佛遺跡。

從此東行,不到一由延,到了迦維羅衛(wèi)城,即《大唐西域記》卷六之劫比羅伐宰堵國,在今尼泊爾境內(nèi),與印度北方邦毗鄰。這里是釋迦牟尼誕生之地,古跡特多。佛傳中少年所發(fā)生的許多事情都在這里留有痕跡。城東五十里有王園論民,佛就在這里降生。論民在今尼泊爾境內(nèi)臘明地(Rummindei)。法顯到的時候,此城已空荒頹敗,白象、師子橫行。

從佛生處東行五由延,到了藍莫國,今尼泊爾達馬里附近。這里有藍莫塔,荒蕪已久,原來沒有僧人,群象以鼻取水灑地,折花供養(yǎng)。后來有道人還作沙彌,至今仍以沙彌為寺主。從此東行三由延,有太子遣還車匿塔。再東行四由延,有灰塔。

復東行十二由延,到拘夷那竭城,即《大唐西域記》卷六之拘尸那揭羅國。此城故址何在,學者意見分歧。很可能即在今尼泊爾南境小臘普提河和干達克河合流處之南參閱章巽:《法顯傳校注》,第89~91頁。。城北雙樹間,希連河邊,是世尊般涅槃處。因而在佛教史上成為著名圣地。

從此東南行十二由延,到了諸梨車欲逐佛般泥洹處。

自此東行五由延,到毗舍離國,即《大唐西域記》卷七之吠舍厘國,都城故址在今比哈爾邦北部木札法普爾地區(qū)之比沙爾。這里如來佛遺跡也特別多。有佛住處、阿難半身塔、庵婆羅女為佛起的塔,有庵婆羅園,有放弓仗塔,有毗舍離結集或七百結集的塔。

從此東行四由延,到五河合口,有阿難般涅槃塔。

渡河南下一由延,到摩竭提國巴連弗邑,即《大唐西域記》卷八、卷九之摩揭陀國,今比哈爾邦之巴特那。這里有一個大乘婆羅門子,名羅沃私婆迷,為國王所敬奉。據(jù)《祐錄》卷十五《智猛傳》,智猛在法顯后不久也來到華氏城,即巴連弗邑,在這里遇到一個大智婆羅門,名羅閱宗,從他家里得到《泥洹》胡本一部,又尋得《摩訶僧祇律》一部及余經(jīng)。羅沃私婆迷與羅閱宗是一個人。巴連弗邑是中國最大的城,人民富盛,每年行像,傾城參與。這里原是阿育王都城,他的遺跡很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