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換取居住在77 rue de Varenne號。這座兩層樓的帶庭院的房子,是政府提供給他的住房和工作室。1917年,羅丹在這里去世,1919年,羅丹博物館正式建成開放。
羅丹的偉大是無需置疑的,他那句“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被一代又一代人視為經(jīng)典名言。他的作品,以人作為其創(chuàng)作主題,塑造了一系列充滿激情、情欲和悲劇感的形象,這些作品是對人自身命運的深刻內(nèi)省和思考。羅丹的雕塑是那樣的莊嚴,一如19世紀末的歐洲小說,每個人都有一副和命運抗爭到底的姿勢。
然而,在羅丹博物館里我常常在他肌肉飽滿的塑像前走神,無法控制地想到另一個和他密切相關(guān)的女人 卡米爾,這個既是他的學(xué)生又是他的情人的杰出女子,她是羅丹創(chuàng)作的繆斯,給了他無數(shù)的靈感和激情,而最后,卻被羅丹視為“你成了我最強的敵人”,孤獨地在精神病院度過了30年。
“我希望我從來也不曾認識你”,付出了青春和愛的卡米爾最后悲哀地說。
偉大的羅丹讓一個天才少女相信了愛情,然后在這女子要求和他有一樣的獨立人格時自私地離開了她,偉大的羅丹對世界的態(tài)度是永不屈服的,他要征服的事物太多了,一個女子,不過是他生命中的一段插曲,愛情太微不足道。他沒有時間,他要認真構(gòu)思地獄之門上人類的悲劇,他要為巴爾扎克的雕塑增添戲劇感,他要思考思想者的表情,思想者的腳部甚至都為世間的痛苦思索到青筋畢露。他要表現(xiàn)人類的悲劇感,所以和他有關(guān)的那個小小的愛情悲劇,就被他忽略了。
許多年后,垂垂老矣的羅丹在給朋友Morharde的信中說:“關(guān)于這個即將成為博物館的房子,我不知道會怎么安排,但是如果能將Camille(卡米爾)的作品擺放進去,我會非常高興。這棟房子不算大,但是總會有房間留給她和我?!?/p>
終于,卡米爾在羅丹博物館里有了自己的一個房間,可這能改變什么呢?這個羅丹的情婦在離開羅丹后所經(jīng)歷的一切壓力和貧困,早就摧毀了她的生活。完美是屬于偉大的羅丹的,卡米爾只不過是羅丹身后的一個附屬品,她的天才也不能挽救她,她的靈魂也許早已死了,在她的情人棄她而去的那一刻就先已瘋癲,最后,她在瘋狂中砸碎了自己所有的作品,一無所有地死在精神病院里。羅丹博物館里的一間房,能彌補一個女人的一生嗎 就是到死,她也仍然只是羅丹的陰影里的一個破碎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