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吃食物時一般是要加熱、煮熟才吃的,內毒素是一種蛋白質,蛋白質加熱后會變性,實驗表明,內毒素在60攝氏度的水中煮一分鐘就失去活性。即使是生吃也沒有關系,內毒素只有在昆蟲腸道堿性環(huán)境下才能加工成有毒的蛋白,而人和牲畜的胃環(huán)境是酸性的,腸道細胞表面不含有毒素蛋白的受體,因此不會中毒。被人和牲畜吃下去的內毒素,會像其他蛋白質一樣被消化、分解掉。方舟子:《轉基因水稻殺蟲不害人,農藥更有害》,載《中國青年報》,20050420。
——方舟子
針對“Bt毒蛋白對人體一定無害”的說法,也有專業(yè)人士提出了質疑。(參見王月丹:《到了向全國人民公開轉基因大米真相的時刻了——呼吁兩會關注轉基因大米的問題》,見王月丹的博客。)
(1)Bt內毒素本身沒有毒嗎?
國家官方雜志《食品科學》,早在2007年28卷第3期的357頁就已經撰文,揭示出蘇云金芽胞桿菌其實與人體的致病菌蠟樣芽孢桿菌是一種菌,而后者被認為是可以引起致命性嘔吐和腸胃炎的病原體,其產生的熱穩(wěn)定性毒素可以在30分鐘內引起人體發(fā)生嘔吐,并曾經導致一名17歲的瑞士男孩由于嘔吐引起的肝衰竭和橫紋肌溶解而死亡。目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以前的所謂蠟樣芽孢桿菌中70%是蘇云金桿菌,而且目前商業(yè)用的蘇云金芽胞桿菌菌株(我們的農藥菌株)含有嘔吐毒素和腸毒素基因。
(2)昆蟲腸道堿性環(huán)境下才能加工成有毒的蛋白,而人的胃環(huán)境是酸性的,因此對人無毒,是真的嗎?
人的體液大部分是堿性的,唾液的PH值6.50~7.50,十二指腸液的PH值4.20~8.20,膽汁的PH值7.10~8.50,胰液的PH值8.00~8.30。所以人體整個消化系統(tǒng)幾乎都是堿性的,完全可以滿足Bt毒蛋白溶解和發(fā)揮生物學作用的需要。
(3)人的腸道細胞表面不含有毒素蛋白的受體,因此就不會中毒?
蛋白質與細胞的結合,可以通過吸附作用,而不一定需要結合受體,比如紅細胞對青霉素和磺胺藥等的吸附。而且,現(xiàn)在沒有發(fā)現(xiàn)受體并不等于不吸收,例如三聚氰胺雖然不是蛋白,但可以進入人體,現(xiàn)在是大家公認的,但是它的腸道受體又是什么呢?誰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