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中國式冷漠的反思和出路(2)

為了生命的尊嚴:有一種愛,讓我們不再陌生 作者:(新加坡)慧汝


2弱肉強食,優(yōu)勝劣汰?

在今天,中國人越來越感覺過一種善意的,富有人性關懷的道德生活十分困難。道德實踐甚至變成了一件危險的事情?!吧朴猩茍?,惡有惡報”的傳統(tǒng)信念,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確實受到了致命挑戰(zhàn)。

掌握話語權的專家學者,本應該是道德關懷的踐行者和道德取向的庇護者。如今,這種引導與庇護卻岌岌可危甚至蕩然無存。如何將發(fā)展的硬道理變成政府所提倡的科學發(fā)展,盡可能保護弱勢群體,實現和諧社會,這其實也是考驗當政者智慧的實踐課題。

面對富士康N連跳事件,竟然有的網友說:“如果為他們這些弱者負責,誰為深圳市稅收負責?誰為廣大的富士康其他堅強而聽話的員工們負責?只考慮弱者權利,卻忽視強者權利的民族,一定會成為弱者。只有尊重強者成功者富裕者的民族才可能成為強大的成功的富裕的民族。我們的政府要把成功人士作為國家的主人公,不要把那些失敗的沒出息的打工仔打工妹當成國家棟梁。”

還有人說:“我們要繼續(xù)深化改革開放,徹底廢除過去把弱勢群體當成英雄和光榮的主人的歷史,尊重成功者,鄙視弱者,只有如此,國家才可強大,民族方可振興。在我們的國度只有強者才能受到尊重才可以生存,我們也要教育我們的孩子長大要做老總,而不是打工的。這樣發(fā)展幾年后,我們必然會成為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民族。反之,如果老是把打工的當成國家主人,振興民族是癡心妄想。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繼續(xù)走下去,而絕不是為了少數脆弱的工人就質疑改革甚至阻止改革?!?/p>

嗚呼,言論背后,只有所謂的成功者才配做“中國人”,而其他人的命隨時都有可能被革掉?!俺晒Α薄案辉!本褪且磺?,如此一來,“凡物皆有價”“一切向錢看”,豈不成了我們要奉為神明的價值觀?或許也正因為一部分人以此為行動標桿,只要能賺錢,其他什么道德、良知甚至人命都可以犧牲,所以才使得“毒奶粉”、“毒疫苗”、“毒龍蝦”、“毒蘑菇”此類踐踏生命,忽視公眾健康的惡性事件屢禁不止,且大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勢。如此弱肉強食,優(yōu)勝劣汰,我們生存的社會豈非與動物世界無異?而成千上萬的弱者將注定成為少數成功者的“美餐”?這樣的想法怎不讓人不寒而栗。而事實上,一個社會的強大、進步、文明并不是看這個社會對強者的態(tài)度,而是要看社會對待弱者的態(tài)度,對強者獻媚的社會是落后的社會,尊重弱者才是更加文明的社會。

3理論的責任是揭示真相

面對當今中國迷茫的一代人,某些掌握著話語權的所謂專家學者,要么茍且偷安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要么沉淪于名利的沼澤地里不能自拔,無暇他顧。他們掌握了社會話語權,卻只顧套用一些空話套話,或沉溺于無關自身痛癢的高談闊論。對于現實中國人的個體生存危機要么一筆帶過不予理會,要么言之無物,不知所云。思想家阿倫特在談及黑暗時代的思想時,認為理論的責任,在于照亮掩蓋在表面事物背后的黑暗,因為公開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乃是改善這一狀態(tài)之必要前提,而所謂郁悶正是國人對生存狀態(tài)茫然不明的情緒反應。

因此,中國人的生存現狀問題與真正能指導中國走向美好生活的理論,其基本癥結不應在“我”外面,而應該在“我”的里面。許多人試圖從外面去找尋答案,結果越解決越亂。而言之有物的理論,不應該是花樣翻新或者空話套話的概念炒作,而首先應該有直面當代中國社會問題的勇氣和決心。

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從最近接連發(fā)生觸痛我們神經的幾個校園慘案后,某些社會研究員發(fā)表的高見就可見一斑。這些所謂的專家僅僅只是提出的“所有濫殺無辜的社會分子們都當趕盡殺絕,解決問題的重中之重是要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給予這些殺人者強大的輿論譴責!讓人們意識反社會人格是可恥的,否則,災難隨時都會落到任何人身上?!背恕傲x正辭嚴”表明他們“嫉惡如仇”的立場外,既給不出解決問題的任何指導,更無益于扭轉局勢。

相比之下,一些有識之士的解讀及剖析更顯得彌足珍貴。黎明先生在其博客上就南平慘案發(fā)表了“從鄭一刀到鄭屠刀有多難”,其深入的解讀,獨到客觀的視覺都讓我感同身受。

……事發(fā)前的鄭民生是個失敗者嗎?不是。儀表堂堂,文質彬彬,對人熱情,生理和形象上不失??;1987年的中專畢業(yè)生,學業(yè)上不失??;2008升為外科主治醫(yī)生,做了18年外科大夫,“鄭一刀”這個帶著敬意的外號,即體現周圍人們對他能力、績效、貢獻的充分肯定,作為業(yè)務骨干的兇犯,能力和成就方面都不失敗。還有,他從事的救死扶傷的這一職業(yè),完成每次手術都收獲別人的謝意,收獲個人的實實在在的成就感。所以說,無論是用公益標準還是個人成就的標準來衡量,鄭一刀都是個事業(yè)上的、倫理上的“成功人士”,若將他劃為失敗者,那我們大部分國民都將是失敗者。

但他卻是個貨真價實的“經濟失敗者”,這是否決他全部社會成功、能力成功、“虛名成功”的決定性的一票。此一票,一票否決包括兩性情感在內的整個人生?;丶也滹埖墓ば綄?,夏睡走廊、冬睡客廳的蝸居者,41歲的外科醫(yī)生,沒有自己的立錐之地。到后來,為掙脫經濟窘境去另謀出路,反而成為失業(yè)者,又因為沒有抗暫時失業(yè)風險的財力而陷于生存困境。由此,我們已覺察到不公的隱約存在——此人沒和別人共享經濟發(fā)展的成果,而這個有能力、有貢獻的勞動者,理論上說萬不該是個經濟失敗者,可他,偏偏就是。

更可疑的是為什么他會落魄至此。他的特別窘困,只因此人不適于偽規(guī)則和潛規(guī)則通行的社會。不開高昂藥價的處方,不會對上請客送禮,也不會巧妙利用客戶?!上?,在我們社會中,僅有技能、勤奮素質而無機巧或媚骨的人,幾乎類似弱智人士;可惜,我們的“社會風俗”是不在乎這些“弱者”的權利,并且,居高臨下甚至幸災樂禍地強調弱者們素質低下、缺陷可笑,還是流行中的“管理技巧”。

分析公開報道的現有資料,我不很情愿地說,很遺憾,醞釀此案的惡性因素中,社會不公、社會弊端的作用的確明顯而強勁。……若認識不到某時某處社會人文環(huán)境之毀人不倦的效應,此類慘劇今后還將繼續(xù)發(fā)生,下一個揮刀人或蒙難者,保不定是誰。

以深深刺傷公眾之心的極端暴行,鄭民生宣布“我仇恨,我存在!”不然,社會并不知道它曾經有這樣一個“膽小怕事的順民”,不知道有這么一個無所畏懼的兇殘對手。其實,世界上并沒有人格穩(wěn)固的膽小怕事之輩,從“鄭一刀”到“鄭屠刀”,這條路并不漫長。

我們可以堅拒鄭屠刀的宣言、“判決”及全部理由,可以堅稱鄭屠刀對不起社會和家人,但我們真的缺乏堅稱“這個和諧公正的社會完全對得起鄭一刀”的底氣。于無奈中自慰吧:還好,我們早就明白某些社會不公、人際鄙陋的現實將引來惡報;我們也早就明白,人類尊嚴和公平正義光輝的普降,能夠消融無數屠刀的寒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