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悲傷是愛
幾年前,當(dāng)云南大學(xué)學(xué)生馬加爵因殺死舍友被全國通緝,眾人皆知最后被執(zhí)行死刑時,有報道說,一些他校部的同學(xué)歡呼雀躍,鼓掌高歌。看到這,我內(nèi)心難過得無以復(fù)加。雖然,以馬加爵所犯的罪行,他確實罪有應(yīng)得,死有余辜。但從人性的慈悲心而言,有人死了,無論這個人是誰,也無論是因著何種原因而死去,他都是一條生命,都是父母的孩子,親人的親人,朋友的朋友。假如我們能夠有先見之明,阻止了慘案的發(fā)生,既沒有被殺者,也沒有殺人者,既沒有傷人者,也沒有受傷者,我們才有理由為此歡呼雀躍。否則,無論如何我都不認為這樣的事情值得振奮!
韓國電視劇《人魚小姐》,講述一拋妻棄子的父親與一名漂亮的女演員又結(jié)婚,生了女兒,享盡富貴天倫。而前妻卻因此窮困潦倒還哭瞎了眼,兒子也意外身亡,身邊只有一個女兒相依為命。于是前妻女兒長大成人后滿懷仇恨,用盡手段搶奪同父異母妹妹的男朋友,逼瘋了自己的妹妹。后來她卻真正愛上了妹妹的男友并與之結(jié)婚。但心里的痛苦和牽扯可想而知,最后她終于不堪心靈的重負,意識到:“申冤的權(quán)利在于上帝,自己不應(yīng)該站在一個審判者的位置,報復(fù)父親?!币驗閳髲?fù)除了帶來無盡的痛苦,還有說不出的悔恨。
其實我們都知道,在這世上沒有任何人可以做道德的審判者,也不應(yīng)有人以任何理由漠視任何一個生命。
對基督教信仰傳播有著極大影響力的使徒保羅在談及基督徒生命的掙扎和成長時提到:即使是基督徒,甚至有心依從圣靈而活的人,也會有跌倒的可能性。這時,其他信徒就應(yīng)存著體恤犯罪者的精神和態(tài)度,糾正他的錯誤。保羅也提醒信徒要小心自己,因為自己也可能受引誘而陷于過犯中。對于那些受壓于各種重擔(dān)的人,信徒也要幫助他們站立得穩(wěn),不致跌倒,這樣才可以滿足上帝的心意及蒙上帝悅納。一個自以為了不起、自覺沒有什么軟弱的人,是不能擔(dān)當(dāng)別人的重擔(dān)的。因此,為了避免存有這種自欺的行為,信徒必須時常自我檢討。信徒不應(yīng)以“自以為有”的長處,來與別人的短處比較,以顯出自己的優(yōu)勝,因為將來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向上帝交賬。
舉凡世人,誰沒有苦?誰不曾悲傷過?誰不曾犯錯?誰不需要別人的恩慈以待?用古希伯來先知的話說;“世人哪,上帝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比绱顺绺叩纳罘绞健泄?,好憐憫,存謙卑的心,首先需要的是心靈深處對同類,對人類最深切的關(guān)懷之意,恩慈之心和真實的愛。
印度著名的哲學(xué)家、寶瓶時代最受推崇的心靈導(dǎo)師,克里希納穆提(1895-1986),寫過一本書,書名叫《悲傷是愛》。里面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悲傷的重點是愛。有這種愛的地方,就有慈悲。而那樣的慈悲具有它自己的完整而不可分割的聰慧。當(dāng)那樣的聰慧采取行動的時候,那行為永遠是正確的。有那分聰慧的地方,就沒有沖突。”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有同情心、憐憫心跟慈悲心的。當(dāng)然,我們無法期待每一個人都能深切了解悲傷是愛背后的真正含義。張信哲唱過一首《白月光》,歌詞里寫道:“每一個人都有一段悲傷,想隱藏,卻欲蓋彌彰……”是的,每一個人處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立場,很難了解他人的感受。有這樣一則心靈寓言:
一只小豬,一只綿羊和一頭乳牛,都同被關(guān)在一個畜欄里。有一次,牧人來捉小豬,小豬不停嚎叫,猛烈抗拒。綿羊和乳牛厭煩地說:“有什么好叫的?牧人不也常常捉住我們,我們從不像你大呼小叫。”小豬回答:“牧人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當(dāng)他捉住我時,卻是要我的命呢!”
可見,很多時候,我們的“以為”并不等于“事實”,處在不同立場和不同情境的人不可能完全了解對方的感受。對于一個處在失意,挫折和傷痛中的人,我們所能做的不僅僅只是指責(zé)說教或幸災(zāi)樂禍,而保有同情心,盡可能用我們的溫暖去關(guān)懷和了解對方顯然是更好的方式。這樣的溫暖,有時候,僅僅只是一個微笑,一句問候就足夠。當(dāng)馬加爵舉起屠刀的那一刻,僅有一個不知情的舍友幸免于難,而他的幸運正因為他無意間問了馬加爵一句:“你吃飯了嗎?”
馬加爵臨死前曾說過:“從小到大,有許多關(guān)于生命的疑問,從中學(xué)時代開始,直到殺人那天,都沒有人真正給我一個解答?!鄙鐣嚓P(guān)方面正面的引導(dǎo)太少,所以他自己認為,他精神上一直是孤獨的。他的犯罪和貧苦并沒有直接必然的聯(lián)系??杀氖轻槍@些生命慘案背后真正的問題,社會上許許多多的所謂專家,不單沒有去往深里探究,卻拋出更多的問題或者所謂的理論。這無疑是在間接制造更多的問題。而社會需要的是能真正深入剖析,有獨立的思辨能力,能透過現(xiàn)象直達本質(zhì),并從源頭探求生命答案的社會發(fā)展指導(dǎo)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