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這么認為,金融危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但也給網絡推廣帶來了機遇。為了降低物流成本,每一個公司都在想方設法打開網絡營銷之門,無論是B2B也好,B2C也罷,都希望能夠在網絡營銷中,讓自己擁有一個度過金融危機的厚厚棉被。
從數(shù)據上看,確實是這樣的,網絡銷售業(yè)的比重上升很快。阿里巴巴2008年的總營業(yè)收入為人民幣30.01億元,較2007年增長39%,凈利潤實際較2007年增長95%。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阿里巴巴擁有432 031名付費會員,較2007年增長41%,這體現(xiàn)了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全球各地的企業(yè)更多地利用電子商務來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益。2008年度淘寶網交易額突破千億元大關,比2007年度的400億元增加了100%以上。淘寶網2008年的交易額5倍于沃爾瑪2007年在中國的銷售額。2008年慧聰網全年總收入為3.14億元人民幣,較2007年同期增長12.4%。凈利潤246萬元人民幣,而2007年同期虧損4551.3萬元。
如果說,當年非典型性肺炎的流行,導致開始了網上購物的第一個黃金時期的話,那么金融危機則開辟了網絡營銷的第一個擴張紀元。在非典橫行的時候,人們選擇了在家中上網,開始學習如何通過網絡來購買生活必需品,盡可能少地和人接觸。而在金融危機下,商家開始發(fā)現(xiàn),通過進行網絡營銷,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在各地開實體店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減少貨物在物流過程中要付出的成本,減少盡可能多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從而讓自己的產品無限接近成本價,從而具備價格優(yōu)勢,在金融危機中找到一線生機。特別是對那些被金融危機嚴重困擾的中小企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者來說,如何打開網絡營銷的大門,成為他們現(xiàn)在最頭痛的事情。因為不懂得網絡推廣,他們怎么也找不到進入網絡營銷的大門?,F(xiàn)在讓我們開看看,到底什么適合在網絡上進行營銷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