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通過種種跡象觀察和理論分析發(fā)現,中國憤青在演變過程中,不僅脫離了西方憤青的原義,而且已經變成了某種工具。
既是工具,就有一個如何正確使用的問題,因為任何工具不正確使用都可能適得其反。一把菜刀肯定是要用刀刃的一邊去切菜,如果用刀背去切菜,那就叫做沒有正確使用,當然也就完不成切菜的任務,搞不好還會傷人。所以民間智慧告訴我們,磨刀不誤砍柴工,準備工作做充分了,用起來才順手,才事半功倍,使用憤青也是這個道理。這篇文章就是談談如何正確使用憤青的問題,可以看成“憤青使用說明書”。
其實,任何人都免不了被工具化、奴隸化的可能,縱然在現代社會亦難免。很簡單的道理,一個人為了生存,就要去賺錢,就要去工作,就要被別人雇傭,在別人的眼里,在工作時間內的你至少是被“買斷”了,成了別人使用的工具或奴隸,而自己也往往不得不承認,“受人一飯,聽人使喚”。
但是,人們暫時做奴隸是為了更好地做主人,因為,在自己有了錢以后,就可以在別的地方做主人,當他消費的時候,那些為他服務的人就可能是他的奴隸。因此,人人皆可能是奴隸,人人皆可能是奴隸主,人人皆可能是工具,人人皆可能使用工具。
但是,這里所說的憤青工具化主要不是談論在生產與消費之中,而是在愛國之中。憤青在沒有理解“國”為何物之時,就心甘情愿地去愛它,心甘情愿地做它的工具,做它的奴隸,這跟一把菜刀聽命于主人的意圖一樣,主人要拿它去切菜就去切菜,拿去殺人就去殺人。
如何正確使用憤青呢?這首先要懂得憤青有什么工具性的特征,就好比我們要弄懂一個工具的結構一樣。一把菜刀的結構特征很容易了解,因此,不需要專門寫一篇文章來介紹如何使用菜刀,對于哪些是切菜的菜刀,哪些是砍骨的菜刀,做一個區(qū)別運用,大抵是不會誤用了。但是假如你使用的是汽車這樣的復雜工具,就不能不懂得一些基本的汽車結構特性,即便不要求你了解到能熟練修理的程度,但倘若你要上路,不做一個“馬路殺手”,至少要考個駕駛證。這就是要確保你能夠“正確使用”汽車,不然會害人害己,因此,哪里是剎車,哪里是油門,你總該知道一二吧。
憤青的特征,我在《做憤青的幾個考核指標》里講得比較清楚了,憤青有一特征是非理性,有一腔熱血,容易被引導。不過,憤青畢竟不是簡單的菜刀,也不是汽車,而是比汽車還要復雜的工具,也不是完全聽人使喚的機器人,而是有感情、有性格的人。駕馭完全聽話的機器尚且有因使用不當造成的嚴重后果,可想而知,要駕馭憤青這樣的工具,何其之難也。
然而,倘或能正確地使用憤青,不僅能達成自己的目的,而且能獲得“駕乘的樂趣”,一如奴隸主正確地使用奴隸,調動了奴隸的積極性,就可以避免奴隸破壞生產工具,提高生產效率,生產出更多可供奴隸主享用的財富。因為,相對于機器,人這樣的工具更能理解人的“意圖”; 人這樣的工具更能揣摩駕馭者的心思,更能服務得無微不至,更加可以讓駕馭者省心。
我沒有那“福分”使用憤青,但有人是有“福分”使用憤青的,我出于好心,為這些有“福分”的人做一義務的服務,總結一些正確使用憤青的方法,以成“憤青使用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