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Socrates,469—399B.C.)年輕時也曾鉆研自然科學,有一天終于決定轉向。他說:“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樹木,而是城內的居民?!毖鲇^天象與俯察地理,最后的目的不是要安頓人生嗎?但是,眾人明明隨著風俗習慣而生存、成長、發(fā)展,又會產生什么問題呢?
蘇格拉底說:“沒有經過反省檢討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边@句話使人詫異,原?來存在的不是“人”,而是每個“自我”。因此主體的自覺,或者自覺的主體,才是人生有無意義的判準。一切知識,若不能增益人的自我認知,都是可有可無的。希臘戴爾菲(Delphi)神殿上所鐫刻的“認識你自己”,在此發(fā)出耀眼的光芒??邕^這一門檻,我們就接觸到“智慧”了。智慧與知識的差別有三:一、智慧是主體的,知識是客觀的。知識必須設定對象,力求探討明白,以便掌握或運用;智慧則出自主體覺悟,因時制宜,隨機而行,靈活生動,看似沒有規(guī)則,其實最有原則,切合生命的要求。二、智慧是普遍的與統(tǒng)合的,好像看出宇宙充滿生機,無一物是隔絕孤立的,人生則構成整體,是呈現價值的過程。三、智慧是根本的與究竟的,見無常知有常,見生知死,死又不是生之結束,即使死是生之結束,亦非生之目的所在。由此觀之,誰能擁有智慧?恐怕只有神明了。凡人只能“愛好及追求智慧”。
哲學在西方名為“Philosophy”,原義即是“愛智”。這是一個歷程,與人生共存并進,不斷展現更高的境界。
哲學是一門非常特別的學問。若要勉強定義,可以說:“哲學是要以理性探討宇宙與人生的根本真相,從而指引現實生活、評估文化生態(tài)?!本腿巳讼M弥钪媾c人生的根本真相而言,“哲學思考”可以說是人的本性。但是,若想走上正確而豐富的哲學之旅,由此得到人生指南,善度寶貴的一生,則仍有待基本的學科訓練。無論如何,保持開放的心靈,孕生智慧的胎兒,走出理想的人生,是每一個人責無旁貸的,也是哲學給我們的初步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