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25:告訴孩子不要為金錢而工作
親子理財個案
當當是初一的學生,雖然年齡不大,但卻有很強的金錢意識。有一天媽媽加班回家晚了,當當就問媽媽:“老板給您加班費了沒有?”當當?shù)膵寢屧尞惖鼗卮鹫f:“要什么加班費啊,這都是我自愿的!”,當當不理解地看著媽媽說:“媽,您傻啦,不多給錢您主動加班?”
當當?shù)膵寢尶粗鴥鹤诱J真的模樣笑著回答說:“我收獲的比加班費要多得多。”然后她告訴兒子,那天是被老板剛提拔上去,因為接觸到新的工作內(nèi)容,向上級請教學習,才回家晚了。上級提拔自己而沒有提拔別人,是因為自己平常工作賣力,不為金錢工作才換來的。
當當聽完媽媽的話,雖然似懂非懂,但他隱約感覺到媽媽做的應該是正確的,不為金錢而工作可能收獲的會更多。
理財教育專家分析
金錢,是人們生活所必需的東西,金錢是人們勞動的報酬。一般隨著勞動時間與勞動量的增加,大部分職員都會要求老板增加工資,連上例的孩子當當都有如此想法,感覺延長工作時間沒有增加報酬很吃虧,還讓媽媽向老板索取加班的報酬。
這種為金錢而工作的人很多,因此有很多人都很平庸,多少年工作之后還只是一個普通職員,能力沒有提高報酬也沒有增加;像當當?shù)膵寢屇菢硬粸榻疱X而工作的人比較少,所以這些人成為了精英,能力提高了、職位高升了、工資也隨之增多。前一種行為的大部人都好像很聰明,當時看似一點都不吃虧,但卻吃了大虧;后一種行為的少數(shù)人看似不知計較得失的傻子,卻收益頗多。
之所以有差距,是因為那些為錢而工作的人,不思進取,得過且過,而且眼睛只盯著當前的利益,沒有長遠的眼光;而與當當?shù)膵寢岊愃频娜丝吹帽容^遠,樂在工作中,盡可能地抓住時間多學一些東西,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計較眼前的得失。結(jié)果,為錢而工作的人工資少得可憐,不為錢工作的人卻報酬豐厚。
因此,父母要盡早告訴孩子,雖然工作是為了掙錢,但不能光為錢而工作,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而應時刻注意提高自己的能力,將來不是自己去找錢,而是讓錢來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