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陳曉宣戰(zhàn)(1)

家族企業(yè)向公眾公司嬗變之痛:國美劫 作者:郎朗


在5.11黃光裕家族發(fā)難后,作為將貝恩資本引入國美電器的主要推動者陳曉陷入了被動。黃光裕家族的表態(tài)讓之前一直對黃光裕家族持寬容態(tài)度的陳曉陷入了矛盾中,因為這意味著黃光裕家族已經(jīng)不再信任陳曉,而且國美電器股價大跌,投資者、供應商和銀行的信心再次受到打擊,這讓作為老板之一的陳曉如坐針氈。

在一個多月的準備后,陳曉于2010年6月24日邀請筆者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試圖來解釋黃光裕家族發(fā)難的原因。但是在理性與情感中選擇了理性的陳曉這次的表態(tài),以及“國美電器不會回到19個月前”等話語,卻讓其陷入了更大的個人形象危機,也為2010年8月5日雙方的徹底決裂埋下了伏筆。

“我不是職業(yè)經(jīng)理人”,這是陳曉的原話。讓我們將事件還原到陳曉創(chuàng)辦永樂,以及與大摩對賭,并且親自推動國美、永樂合并全過程。作為國美電器老板之一的陳曉曾經(jīng)意興闌珊、心灰意冷準備離開國美,但在黃光裕出事后又將“二級推動火箭”的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這中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是微妙的心態(tài)變化還是責任使然?

由于多年關(guān)注電器連鎖行業(yè),對于這個行業(yè)的幾位“大佬”黃光裕、張近東和陳曉,筆者都曾經(jīng)多次進行過專訪。不過和此前偏安上海一隅的陳曉的接觸還是從2006年國美、永樂合并那次震驚行業(yè)的事件開始。在陳曉進入國美電器出任CEO后,陳曉對于筆者的電話從來都是每次必接,除非處于敏感時期,然而在大股東對貝恩資本的3位非執(zhí)行董事投出反對票后,筆者的多次電話都沒有打通。于是筆者通過國美電器負責宣傳的副總裁何陽青來試圖進行專訪,但是何陽青都以時機還沒到為由拖延了下來。

本來以為陳曉這次會徹底沉默,但2010年6月22日晚上何陽青撥通了筆者的電話,表示陳曉希望在24日國美電器的“飛觸”平板電腦發(fā)布會前與筆者有一次深度溝通,對過去一個多月來發(fā)生的事情有個交代。對于這次采訪我充滿了希望,后來的進程也證明這次采訪成為了這次國美內(nèi)亂的關(guān)鍵節(jié)點。

當筆者到達上海虹橋機場后就撥通了何陽青的電話,他告訴筆者采訪的地點就在國美電器華東總部的辦公室。于是筆者趕緊打的前往雙方約定的地點,生怕對這次采訪依然有些猶豫的陳曉改變主意。由于當天下午兩點陳曉要出席新聞發(fā)布會,所以留給筆者的時間只剩下一個多小時。

筆者進入位于中山北路的這座已經(jīng)被國美電器買下的并不起眼的辦公樓,乘坐電梯達到位于10樓的陳曉的辦公室時,何陽青滿臉笑容地迎了出來,并將筆者帶入了陳曉的辦公室。這間辦公室與陳曉在鵬潤大廈的辦公室不可同日而語,只有20多平方米的面積,簡單的裝飾。這時陳曉也站起來與筆者寒暄握手,在我看來他這次心情似乎不錯。

由于時間很緊,筆者開門見山地談到了5月11日大股東的那次逼宮,陳曉也很快做出了回應,雖然第二天也有媒體進行了報道,但是當時一些精彩的情節(jié)并沒有完全展現(xiàn),而且在文章出來后似乎并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

為了重現(xiàn)當時的細節(jié),筆者整理了當時的采訪錄音,以下是當時采訪的摘要:

筆者:對于大股東在5月11日年度股東大會的表現(xiàn),您是如何看待的?

陳曉:本來對這一事件,在董事局重新任命3位非執(zhí)行董事后我不想再說什么,因為這只是國美快速恢復增長過程中的一個插曲。黃光裕先生的一審結(jié)果也沒有出乎我們的預料。然而我沉默的同時,對方卻沒有停止行動,現(xiàn)在很多供應商和銀行的朋友,以及投資者都很關(guān)注這一事件的發(fā)展,我很擔心如果任其發(fā)展下去,國美電器的增長勢頭會被破壞,所以我覺得應該站出來說幾句,目的是讓公司恢復安靜的外部環(huán)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