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結束后,胡佛與羅斯福之間的關系變得非常不友好。雖然《第二十條修正案》將總統就職時間從三月提前到了一月,但這個已獲批準的法案當時還未生效。因此,胡佛與羅斯福之間的權力交接,將在漫長的四個月之后進行。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后一次總統當選與就職相隔如此之久的情況。這實在讓人遺憾,就如一名記者所說,“全國人民幾乎都希望他(羅斯福)能立刻走馬上任?!绷_斯福希望在空位期(媒體如此稱呼這四個月)與胡佛共同執(zhí)政,但他的希望落空了。胡佛只喜歡擅作主張,羅斯福也不愿嘗試任何可能與被否決的前任之間聯系緊密的事。雖然兩人也因一些亟待解決的事務碰了幾次面,但始終無法就行動方針達成共識。
現在是就職日當天的上午十點,胡佛正站在白宮的北門等待。一輛敞篷汽車停了下來,羅斯福端坐在里面,看起來“非常自信”,一位電臺廣播員這樣評論。而胡佛則完全相反,用瑞克斯福特·塔格威爾的話說,“幾乎疲倦到了極點?!眱扇嗣撓陆z綢帽,象征性地握了握手,然后乘車沿賓夕法尼亞大道向國會大廈駛去。這條莊嚴的林蔭大道連接了美國的司法和立法兩大機構。道路兩旁擠滿了群眾,有的坐在看臺上,有的站在臨時講臺上,就像一條新聞報道所形容的,“(站在)任何能或不能承受他們身體重量的物體上?!碑敵ㄅ衿囻傔^時,人群高聲歡呼。他們之所以如此興奮,不僅是因為親眼目睹了兩位總統的風采。《紐約時報》華盛頓總部負責人亞瑟·克羅克說,這“是一場對于新價值體系即將取代舊價值體系的歡慶”。
羅斯福朝聚集在1.25英里長的大道兩旁的人群微笑并揮手。胡佛坐在他的身旁,“臉色陰沉,冷酷地注視著前方”,詹姆士·羅斯福從汽車的活動座椅上觀察到。胡佛竭力裝作對人群和羅斯福視而不見。當他們經過一座正在修建的建筑時,羅斯福驚嘆地說,“我親愛的總統閣下,這是不是你見過的最好看的鋼梁?”胡佛沒有回答,羅斯福也未再嘗試與他說話。當汽車到達國會大廈后,兩人道別,然后分道揚鑣。胡佛進入國會大廈裝飾華麗的總統辦公室,將他任期的最后時刻用來簽署文件和接受別人的祝愿。羅斯福則去了與總統辦公室在同一條走廊上的軍務委員會辦公室。中午時分,他靠著詹姆士的胳膊走進參議院,觀看了他的副總統約翰·南斯·加納的宣誓就職儀式。然后,羅斯?;氐杰妱瘴瘑T會辦公室,等待著宣誓就任美國第32任總統。
羅斯福宣誓的地方是搭建在國會大廈東門廊處的講臺,這是安德魯·杰克遜時期規(guī)定的總統就職典禮布景。精心打理宣誓臺的就職典禮籌辦委員會,對寒冷大風的天氣和頭頂上的烏云束手無策。
密切留意者還會發(fā)現另一抹憂傷的氣氛——國旗正在半桿上飄揚。國會大廈降半旗向蒙大拿州參議員托馬斯·沃爾什致哀,他本應成為羅斯福政府的司法部部長,但卻在前往就職典禮的火車上因心臟病發(fā)作去世。73歲的沃爾什是一名自由主義戰(zhàn)士,曾負責調查蒂波特山油田丑聞,他幾天前剛與比他小20歲的富有的古巴寡婦結婚。沃爾什的死對新政府(尤其是進步派人士)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損失。但這還不是籠罩羅斯福就職典禮的唯一不幸事件。幾周前在邁阿密,一個瘋狂的意大利移民朝羅斯福乘坐的汽車開槍,盡管一名反應迅速的女人推開他的胳膊致使他沒有擊中目標,但子彈卻打中了芝加哥市長安東·瑟馬克,他目前仍因傷勢嚴重而徘徊在生死邊緣。這恐怕是自1865年亞伯拉罕·林肯就職以來最為沉痛的一次就職典禮。當年林肯在內戰(zhàn)最后的悲痛中宣誓就職,承諾將努力“包扎國家的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