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小竹:以己財事分散與他,稱為布;己惠人,稱為施。小乘布施之目的,在破除個人吝嗇與貪心,以免除未來世之貧困;大乘則與大慈大悲之教義聯(lián)結(jié),用于超度眾生。處世而欲人感恩,便為斂怨之道;遇事而為人除害,即是導利之機。一個人施恩惠給他人,又責成人家感恩回報,原來幫助人的一番好心就會變質(zhì)。
施比受更有福
有一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遠處去尋找快樂。可是走過了千山萬水,也未能尋找到快樂,于是他沮喪地坐在山道旁。
此時,一個農(nóng)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富翁對農(nóng)夫說:“我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可是,為何沒有快樂呢?”
農(nóng)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著汗水:“快樂也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呀!”
富翁頓時領(lǐng)悟:“自己背負那么重的珠寶,老怕別人搶,總怕別人暗害,整日憂心忡忡,快樂從何而來?”
于是,富翁將珠寶、錢財用來接濟窮人,專做善事,慈悲為懷,心靈受到滋潤,他也嘗到了快樂的味道。
佛法小竹:時下,人們整天心事重重,陰霾不開,在名利場中你爭我奪,何有快樂而言?
有一個人,因為事事不如意,跑到釋迦牟尼佛面前哭訴。
他說:“我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快樂,這是為什么?”
佛告訴他:“這是因為你沒有學會布施。”
他又說:“可我已經(jīng)是身無分文,我用什么來布施!”
佛又告訴他:“并不是這樣的。一個人即使沒有錢,也可以給予別人七樣東西:
第一,顏施,你可以用微笑與別人相處;
第二,言施,對別人多說鼓勵的話,安慰的話、稱贊的話、謙讓的話、溫柔的話;
第三,心施,敞開心扉,誠懇待人;
第四,眼施,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別人;
第五,身施,以行動去幫助別人;
第六,座施,乘船坐車時,將自已的座位讓給他人;
第七,房施,將自已空下來的房子提供給別人休息?!?/p>
佛最后還說,無論誰,只要有了這七種習慣,好運便會如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