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添一段愁①。
悶來時斂額,
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fēng)前影,
誰堪月下儔②?
蟾光如有意,
先上玉人樓③。
雨村吟罷,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乃又搔首對天長嘆,復(fù)高吟一聯(lián)云④:
玉在櫝中求善價,
釵于奩內(nèi)待時飛⑤。
恰值士隱走來聽見,笑道:“雨村兄真抱負不凡也!”雨村忙笑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未卜”一聯(lián)——未卜:不可預(yù)知。三生愿:指婚姻。頻:時時刻刻。此聯(lián)是賈雨村自謂欲與甄家丫鬟(后文才交代其名字為嬌杏)結(jié)姻的愿望不知能否實現(xiàn),因而增添了一種無法擺脫的愁緒。
②“自顧”一聯(lián)——自顧風(fēng)前影:這里化用了“顧影自憐”一典。典出晉·陸機《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一:“佇立望故鄉(xiāng),顧影凄自憐?!币庵^看著自己的身影也覺可愛。表示自我欣賞??埃耗軌蚧蚺涞蒙现?。月下儔:這里化用了唐·李復(fù)言《續(xù)玄怪錄·定婚店》的故事:唐人韋固夜過宋城,見一老翁在月下翻看簿冊,問之,才知是婚姻簿子。老翁并攜赤繩,言其一旦用此赤繩系住一男一女之足,二人必成夫妻。后人即把“月下老人”奉為婚煙之神。這里是成婚之意。此聯(lián)是賈雨村一面顧影自憐,一面暗想:將來誰能做我的配偶?
③“蟾光”一聯(lián)——蟾光:月光。因相傳月宮中有蟾蜍,故稱。又暗用“蟾宮折桂”的成語。晉·郤詵獲得舉賢良方正對策第一名后,對晉武帝說:“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若昆山之片玉?!?事見晉·王隱《晉書》、通行本《晉書·郤詵傳》)唐人將“折桂”之“桂”傅會為神話傳說中月宮之“桂”,遂產(chǎn)生了“蟾宮折掛”這一成語。事見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世以登科為‘折桂’,此謂郤詵對策東堂,自云‘桂林一枝’也。自唐以來用之……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謂之‘月桂’。而月中又言有蟾,故又改桂為蟾,以登科為‘登蟾宮’?!眳⒁姷诰呕亍绑笇m折桂”注。玉人:美人。這里暗指嬌杏。此聯(lián)是賈雨村借月光而隱寓兩層意思:一是希望自己能像月光那樣到樓上去看他傾心的嬌杏;二是企盼自己一旦金榜題名,必定先向嬌杏求婚。
④一聯(lián)——指詩的兩句或文中的對偶句。
⑤“玉在”一聯(lián)——玉在櫝中求善價:典出《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斯:此,這里。韞櫝:收藏在柜子或木匣里。賈:一說為商人,一說通“價”,皆通。沽:出售,賣掉。)后人即以“櫝玉”、“櫝藏”或“待賈而沽”、“待賈沽”、“待賈”、“待沽”等來比喻懷才待用或待時出山的人。釵于奩內(nèi)待時飛:典出漢·郭憲《洞冥記》卷二:漢武帝元鼎元年,宮中起造招仙閣,有神女以玉釵贈漢武帝,帝賜與趙婕妤。至漢昭帝元鳳年間,宮人欲毀之,將匣子打開時,玉釵化白燕飛去。這里的意思與“玉在櫝中求善價”相同。此聯(lián)表明賈雨村雄心勃勃,信心十足,以為自己猶如櫝中之玉、匣中之釵,雖然暫時落魄,將來定能仕途得意,飛黃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