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宗侄的名帖①,至榮府門上投了。彼時賈政已看了妹丈之書,即忙請入相會。見雨村相貌魁偉,言談不俗;且這賈政最喜的是讀書人,禮賢下士②,拯溺救危③,大有祖風;況又系妹丈致意:因此優(yōu)待雨村,更又不同。便極力幫助,題奏之日④,謀了一個復職⑤。不上兩月,便選了金陵應天府⑥,辭了賈政,擇日到任去了,不在話下。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便有榮府打發(fā)轎子并拉行李車輛伺候。這黛玉嘗聽得母親說,他外祖母家與別人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的仆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況今至其家,都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自上了轎,進了城,從紗窗中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⑦,自非別處可比。又行了半日,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不開,只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⑧。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⑨。黛玉想道:“這是外祖的長房了⑩?!庇滞鞑贿h,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卻不進正門,只由西角門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宗侄的名帖——寫有宗侄的名片,以示晚輩進謁長輩。宗侄:同族的下一輩。名帖:亦稱“名刺”、“名紙”。始行于漢代,初用木片,后改用紙,進見某人時,根據(jù)所見不同對象,臨時書寫自己的姓名、籍貫、官職與稱謂等。
②禮賢下士——語出《孟子·盡心下》“豈謂是與……”漢·趙岐注:“謂王不禮賢下士?!敝傅弁酢⑦_官顯宦降低自己的身份而尊重和器重有德才的人。
③拯溺救危——語或本“拯溺扶?!?,出自南朝陳·虞寄《諫陳寶應書》:“然夷兇翦亂,拯溺扶危,四海樂推,三靈眷命,揖讓而居南面者,陳氏也?!北疽馐窃缺凰蜎]的人和陷于危險的人,使其脫離苦難。引申以泛指救助陷于困境的人。
④題奏——向皇帝上奏章。這里是指賈雨村因朝廷起復舊官,向皇帝上奏章,以示報到。
⑤復職——恢復被?;虮桓锏舻脑?。
⑥應天府——明太祖朱元璋設置,治所在金陵(今南京市),清代改名江寧府,可見曹雪芹在這些方面并不較真。賈雨村是在知縣任上被革職的,故起復后仍為知縣,并非知府,只是分發(fā)至應天府(應為江寧府)候補。
⑦人煙之阜盛——意謂住家挨挨擠擠,市民熙熙攘攘。人煙:本義為人家的炊煙,引申為人家。阜盛:興盛。阜:興旺。
⑧角門——正門兩側或邊角上的小門。
⑨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舊時視此為特殊榮耀,故大書于門匾之上。
⑩長房——家族中長子一支。這里指寧國公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