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下吵嚷了這些日子,什么省親不省親,我也不理論;如今又說省親,到底是怎么個(gè)緣故呢?”賈璉道:“如今當(dāng)今體貼萬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①,想來父母兒女之性,皆是一理,不在貴賤上分的。當(dāng)今自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盡孝意;因見宮里嬪妃、才人等皆是入宮多年②,拋離父母,豈有不思想之理?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兒,不能一見,倘因此成疾,亦大傷天和之事③。所以啟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準(zhǔn)椒房眷屬入宮請候④。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贊當(dāng)今至孝純?nèi)?,體天格物⑤,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諭旨說:椒房眷屬入宮,未免有關(guān)國體儀制⑥,母女尚未能愜懷⑦。竟大開方便之恩,特降諭諸椒房貴戚,除二、六日入宮之恩外,凡有重宇別院之家⑧,可以駐蹕關(guān)防者⑨,不妨啟請內(nèi)廷鑾輿⑩,入其私第,庶可盡骨肉私情,11共享天倫之樂事。12此旨下了,誰不踴躍感戴。現(xiàn)今周貴妃的父親已在家里動(dòng)了工,13修蓋省親的別院呢;又有吳貴妃的父親吳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這豈非有八九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世上至大莫如“孝”字——語本《孝經(jīng)·圣治章》:“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yán)父,嚴(yán)父莫大于配天。”歷朝皇帝都聲稱“以孝治天下”,目的在于由孝及忠,以封建宗法制度鞏固其統(tǒng)治。
②才人——宮內(nèi)女官名,亦妃嬪的封號,歷朝皆有,只是品級有所變化?!妒酚洝せ茨虾馍搅袀鳌罚骸傲罟拭廊?、才人得幸者十人從居?!?/p>
③天和——天地之和氣,大自然和順之理?!肚f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為然?!?/p>
④椒房——原指漢代皇后所居椒房殿。漢末·無名氏《三輔黃圖·未央宮》:“椒房殿在未央宮,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溫而芬芳也?!币?yàn)榛ń房梢员E?,且有芳香,又寓多子之意,因以花椒和泥涂壁,故稱。后即以“椒房”代指后妃或后妃所居宮室。這里取前一義。
⑤體天格物——即順應(yīng)天意和人心。體天:體察天意。格物:推究事物之理。
⑥國體儀制——國家的禮儀制度。
⑦愜懷——盡情盡意,心滿意足。
⑧重(chóng蟲)宇別院——很多房屋和院落。泛指深宅大院。
⑨駐蹕(bì畢)關(guān)防——這里指后妃回家探親時(shí)娘家要有供其居住及便于護(hù)衛(wèi)的條件。駐蹕:指皇帝、后妃出行途中停留暫住。關(guān)防:保衛(wèi),警備。
⑩啟請內(nèi)廷鑾輿——可以請求乘坐帝后的車駕。鑾輿:車駕。因車上有鑾鈴,故稱。
11庶可——大概可以,或許能夠。骨肉私情——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引申以泛指直系親屬。語本“骨肉之情”,出自晉·司馬紘《又上表理成都王穎》(見《晉書·范陽王虓傳》):“成都王失道,為奸邪所誤。論王之身,不宜深責(zé)……今廢成都,更封一邑,宜其必許。若廢黜尋有禍害,既傷陛下矜慈之恩,又令遠(yuǎn)近恒謂公族無復(fù)骨肉之情。此實(shí)臣等內(nèi)省悲慚,無顏于四海也?!币庵^親人之間的真摯親情。
12天倫之樂——天倫:原指兄弟。兄先弟后,天然倫次,故稱。典出《穀梁傳·隱公元年》:“兄弟,天倫也。”范寧注:“兄先弟后,天之倫次?!币暌苑褐父缸拥戎毕涤H屬的天然親情關(guān)系。語出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會(huì)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dú)慚康樂。”原指兄弟間團(tuán)聚的歡樂。引申以泛指一家親人團(tuán)聚的歡樂。
13貴妃——女官名,亦為封號。南朝宋始置,其位僅次于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