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也是知道“拼死吃河豚”這句話的,但河豚的毒性到底有多大,卻不甚了然?;貙W校路上,盛同學一番知識賣弄著實把我們嚇得不輕。他說,知道什么最毒嗎?是河豚毒素,比砒霜還毒一千倍,半毫克就能致人死命!燒河豚時,卵巢和內(nèi)臟,還有血液、眼、鰓和皮膚,以及背鰭和胸鰭,全得處理干凈,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又說到古人烹殺河豚,其小心謹慎難以想象:先以小刀自泄孔即肛門入,輕輕挑開腹腔,仔細剔除腹中卵和內(nèi)臟以及衣膜;再斷頸骨與尾骨,挖凈眼、腮;最后從脊背下刀剁開,洗凈肉中血跡,肥厚之處血筋要用銀簪細挑干凈。必須燒透。要是火候不到,吃了必死無疑。河豚中毒,開始時手指、口唇、舌尖發(fā)麻或刺痛,然后嘔吐、腹痛、身體搖擺、麻痹癱瘓、昏迷,最快的十分鐘內(nèi)死亡!河豚毒性大小,又是與其生殖周期緊密相關,春末夏初懷卵時毒性最大,不宜吃,故民間有“蘆青長一尺,不與河豚做主客”之說。
那天,盛同學說他已記不清一共“拼死”吃過幾回河豚了,而我到現(xiàn)在為止,空前絕后只那一次!就那一次,便叫我記住了那股美艷妖嬈的鮮香,而經(jīng)驗告訴我,凡美艷妖嬈的東西,總是暗藏危險的。
人總是這樣,年齡長了膽子小了,假如眼下有人再叫我吃河豚,敢不敢下筷子……肯定要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決不會再有年輕時的輕率了。河豚無膽無鱗無刺,為“長江三鮮”之冠,故有“不吃河豚不知魚味,吃了河豚百魚無味”之說。春天的河豚,秋天的螃蟹,都是水中的至美之味,感覺河豚鮮美又遠在螃蟹之上。正是因為河豚為一種有劇毒的美味,因而也就有了特殊的誘惑力。這就想到了蘇東坡的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惫湃藢与啻蠖嗍墙蚪驑返赖?,即使不敢親口品嘗的人,談論起來也很興奮。
記得汪曾祺在談論河豚時,曾打比喻,大意是說剔除了有毒部分的河豚,猶如潔本《金瓶梅》。他在江陰時,曾多次有同學邀他上家里吃河豚,并保證不會出問題,但他最終都未赴約。直至晚年,他才后悔當初拒絕了誘惑,深引為憾事。只是后悔也來不及了,彼時他已移居京城,遠離了河豚生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