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廢待興:美國內戰(zhàn)帶給雷曼的新機遇(6)

最后的財富帝國:雷曼兄弟走過的一個半世紀 作者:(美)彼得·查普曼


不過,他還是有退路可走的——伊曼紐爾在北方經營得很好。蒙哥馬利當?shù)氐慕洜I管理可以交給杜爾一家,新奧爾良的業(yè)務由本杰明·紐加斯負責。所以,1868年,梅耶離開了南方。他起先只身一人來到紐約,但不久之后,芭貝特和3個孩子以及之前作為奴隸的家庭員工也都到來。

這次搬遷為雷曼兄弟公司的業(yè)務發(fā)展帶來了更多便利。梅耶可以集中經營公司的棉花業(yè)務,而伊曼紐爾已經把業(yè)務擴展到其他一些商品的買賣上,例如石油、咖啡和糖。1870年,梅耶和大概130位棉商共同組建了紐約棉花交易所,該交易所設在漢諾威廣場的一座大廈里。以前,買賣在散布于各地辦事處的經銷商之間進行,但現(xiàn)在,交易集中在一個中心交易所開展。

交易所是“期貨”市場,即買賣雙方在棉花播種或工廠產生需求之前完成買賣交易。當時,其他產品期貨市場的存在已有時日。日本當時已有200年的大米期貨交易歷史;芝加哥——有名的美國糧倉和中西部平原,擁有谷物期貨市場。棉花交易所是紐約期貨產品的第一個期貨市場。

期貨市場非常重要的一個特別原因是農民們事先需要現(xiàn)金購買播種機械裝置、肥料和其他必需品,以保證日后提供棉花產品。操作模式是,棉花買家先把錢付了;工廠主等客戶在市場上以雙方協(xié)定的價格購買未來生產的棉花后再安排生產。這樣做有助于他們進行預算和安排生產。大量資金來源于棉花交易所的交易員完成的買賣合約,這些資金構成“流動資金”——現(xiàn)金——可以支付給前來市場出售未來收獲的農民。

交易員交易的只是合約,而不是實物棉花;他們交易購買棉花的權利而不是棉花本身。所以,交易合約是早期的金融衍生產品——是一種與棉花隔著一層的投資,不直接與商品相關,是“衍生的”。從另一個角度講,這是一種市場附加賭注:大部分參與交易合約的人都是對棉花價格的漲跌作冒險投資。

交易員都是“速思客”。如果有人聽到密西西比一帶當年降雨稀少,會出現(xiàn)歉收景象這樣的傳言,他就會立即購買確定價格的合約,以確保他在未來可以得到棉花供貨。他知道在整個市場不久后了解到關于未來的天氣預報后,其他交易員就會一哄而上。由此,棉花價格上漲,他就可以賣出合約獲利。交易員的工作職責就是進行短期交易:現(xiàn)在我能以多么優(yōu)惠的價格購買這份合約,而又能以什么價格盡快出手?

梅耶·雷曼是棉花交易所的第一批管理人員,負責財務。在棉花交易所之后,紐約成立了奶酪、黃油和雞蛋等其他交易所。雷曼兄弟公司在19世紀80年代初期加入了咖啡交易所;咖啡在當時被叫做愛國飲料,市場前景良好——受波士頓傾茶事件的影響,茶被視為古老的英國殖民者常喝的飲料。雷曼兄弟公司還加入了其他的交易所,例如一個糖交易所,1884年又加入了新的石油交易所。石油在當時是重要的工業(yè)用油和家用燃油,當時還沒有廣泛應用于汽車。

伊曼紐爾和梅耶站在一起就是紐約的一道風景。“雷曼兄弟倆的身影經常出現(xiàn)在曼哈頓下城?!彼沟俜摇げ骱策@樣寫道。他們非常受歡迎,都是好脾氣,所以朋友們都叫他們“奇里布兄弟”——查爾斯·狄更斯的小說《尼古拉斯·尼克貝》中富有而慈善的兩位雙胞胎商人查爾斯和內德·奇里布。盡管伊曼紐爾和梅耶不是雙胞胎,但他們長相酷似:高額頭、大眼睛、留著絡腮胡子。都穿著雙排扣禮服和灰黑條相間的褲子時,他們會給人一種一個人同時出現(xiàn)在兩個地方的印象。但他們的性格不同;正如內文斯所言,從照片上可以看出,“樂觀的梅耶戴著領結,而保守的伊曼紐爾戴著素凈的寬領帶”。

但是紐約的生活環(huán)境完全不同于梅耶和伊曼紐爾過去所生活的南方。1870 年,約8萬猶太人生活在紐約,不到紐約人口的1/10。其中富裕的家庭生活在曼哈頓中城,許多家庭,像雷曼一家那樣,都是從德國移民到美國。一些家庭在美國的其他地方積累了大量財富,內戰(zhàn)期間或內戰(zhàn)結束后不久搬遷到紐約,雷曼一家就是這樣。雷曼一家與蒙哥馬利的非猶太精英階層相處得融洽自如,但在紐約卻沒有做到這一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