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迅速進入專注狀態(tài),以及能夠長期保持專注狀態(tài),是高效學習的兩個最重要的習慣。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包括我自己),工作了之后,要處理的事情一下多出了很多,不像在校園,環(huán)境簡單,生活單純,能夠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情而不被打擾。工作之后的狀況就是,首先需要處理的事情變多,導致時不時需要在多個任務之間切換;另一方面,即便能夠把任務的優(yōu)先級分配得比較合理,也難免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心中忽然想起另一件事還沒做的焦慮來,因為沒做完的事情會在大腦中留下一個“隱藏的進程”,時不時地發(fā)個消息提醒你一下,中斷你正在做的事情。
因此這里就涉及到最后一個高效的習慣:抗干擾。只有具備超強的抗干擾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起前面提到的種種暗時間。抗干擾能力也是可以練習出來的,上本科那會經(jīng)常坐車,所以我就常常拿著本大部頭在車上看,坐著看或站著看都可,事實證明在有干擾的環(huán)境中看書是非常鍛煉專注能力的一個辦法。另外,經(jīng)常利用各種碎片時間閱讀和思考,對迅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注意力都非常有幫助。記得很久以前曾經(jīng)和朋友們饒有興趣地討論“馬桶時間”的利用,包括在衛(wèi)生間放個小書柜。估計很多讀者朋友都心有戚戚焉吧。
注:
① 本書從神經(jīng)科學的角度介紹了人類做出決策的思維機制及漏洞;書中有很多有趣的例子和心理學實驗。
② 本書的作者本人是著名數(shù)學家,數(shù)學家寫數(shù)學創(chuàng)造的心理學,還有比這更適合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