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節(jié):當(dāng)前西方反馬克思主義觀點之三(2)

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 作者:(英)特里·伊格爾頓


①威廉·湯普森(William Thompson,1775-1833),愛爾蘭哲學(xué)家和社會改革人士。

兩條重要的原理構(gòu)成了馬克思思想的核心。其中之一就是經(jīng)濟因素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而另一條就是歷史上各種生產(chǎn)方式的不斷交替。但是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以上兩點都不是馬克思的原創(chuàng)。那么馬克思主義的特色是不是階級斗爭的概念呢?階級斗爭的確十分接近馬克思思想的核心,但它與階級的概念一樣都不是由馬克思創(chuàng)造的。奧利弗·戈德史密斯①在他的詩作《荒村》中用下面的對句描寫了一位富有地主的形象:

慵軀裹錦袍,

勤者半歲飽。

這兩行詩結(jié)構(gòu)工整、用詞精煉、語義對稱,與詩中描寫的經(jīng)濟上的浪費和不平等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很明顯,詩句所描寫的正是階級斗爭。地主穿上了漂亮的錦袍,而佃戶卻失去了一半的收成。或者如約翰·彌爾頓②在《科瑪斯》中所寫的:

①奧利弗·戈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1730-1774),十八世紀(jì)英國著名劇作家,代表作包括喜劇《善性之人》和《屈身求愛》。

②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1608-1674),英國著名詩人,代表作《失樂園》。

如果每個困苦不堪的正直之士

都能分到哪怕一丁點兒

那唯有少數(shù)人才能享有的

富足與奢侈

天之福佑方能不偏不倚地

遍灑人間

《李爾王》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事實上,彌爾頓的這一觀點是從莎士比亞①那里借用的。伏爾泰②認(rèn)為,富人的財富都沾滿了窮人的鮮血,而財產(chǎn)正是社會沖突的核心。讓-雅克·盧梭③也持有類似的觀點。因此,階級斗爭并非僅是馬克思主義的特色所在,而馬克思本人對這一點也心知肚明。

①威廉·莎士比亞(Shakespeare,1564-1616),英國文藝復(fù)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fù)興人文主義文學(xué)集大成者。

②伏爾泰(Voltaire,原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1694-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yōu)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

③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7-1778),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xué)家,教育家,文學(xué)家,啟蒙運動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chǔ)》、《社會契約論》、《懺悔錄》。

即便如此,階級斗爭的觀點仍處于馬克思理論的絕對核心位置。實際上,馬克思認(rèn)為階級斗爭的重要性并不亞于那些推動人類歷史前進的力量。正是階級斗爭不斷推動著人類歷史向前發(fā)展,而約翰·彌爾頓就絕對不會有這樣的認(rèn)識。許多社會思想家都認(rèn)為人類社會就是有機的統(tǒng)一,但在馬克思看來,構(gòu)成人類社會的恰恰是各種各樣的分化。人類社會充滿了互不相容的利益,而它的邏輯不是凝聚,而是沖突。比方說,壓低工資能使資產(chǎn)階級得到實惠,卻會損害工人階級的利益。

馬克思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發(fā)出了著名的宣告:“到目前為止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彼胝f的當(dāng)然不止這句話字面上的意思。如果說我上周三刷牙也能算做歷史的一部分,那就很難看出這與階級斗爭有什么關(guān)系。在板球比賽中投出一記右拐球或者瘋狂地迷戀企鵝跟階級斗爭似乎也沒什么太大的關(guān)系。也許“歷史”指的是那些公共事件,而不是像刷牙這樣雞毛蒜皮的私人小事。不過昨天晚上在酒館里的那場群架也算是公共事件了,可還是跟階級斗爭不沾邊。那么也許歷史僅限于那些重大的公共事件??墒钦l來定義什么樣的事件算是重大的公共事件呢?倫敦大火算不算是階級斗爭的產(chǎn)物呢①?要讓“切·格瓦拉②被火車撞了”這件事成為階級斗爭的事件,那就得滿足這樣一個條件:駕駛那輛火車的是中央情報局的特工。如果不是這樣,切·格瓦拉就算被撞死了也只能算是一起事故。對女性的壓迫與階級斗爭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但女權(quán)運動并不僅僅是階級斗爭的一個方面。華茲華斯①或者謝默斯·希尼②的詩歌也是如此。階級斗爭并不能包羅萬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