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節(jié):第三章 吃下去的毒素(3)

無毒善其身 作者:韓鄲


藥毒不分家

藥物是幫助人們驅趕疾病的朋友,怎么會有毒呢?藥物的毒性又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

中國古代文獻《尚書》中曾經(jīng)提到:“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意思就是只有藥性發(fā)作,使人感到頭暈目眩,疾病才能治愈?,F(xiàn)代的醫(yī)學研究顯示,長期不恰當?shù)挠盟?,其產(chǎn)生的副作用比疾病本身對人體的危害要大得多。

藥物對身體的效果是多種多樣的,是很多不同的藥物小分子與人體內不同的組織和細胞相互作用的結果。藥物通過直接、間接地參與或干擾細胞代謝,甚至通過影響人體生理程序的正常運作來發(fā)揮療效。但是,人體所包含的生命物質與進入人體的藥物是截然不同的,藥物中的有效成分一旦進入人體,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殺死病原體,起到藥到病除的作用,也可能跟體內的生理物質產(chǎn)生激烈的沖突,引起顯著的副作用。

據(jù)有關資料證明,在所有存在于人體內的毒素中,藥物毒素的危害是首當其沖的,如果不及時清理或者長期不當用藥,藥毒就會在體內積累,進而引發(fā)各種后遺癥,甚至是令人色變的癌癥。

其實任何一種藥物都有毒副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關鍵是要在用藥的過程中找對方式,千萬不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警惕藥物致癌

常言道: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生病的。治療疾病離不開藥物,藥物治療疾病的功勞是不可低估的。但是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水能載舟,亦能夏舟?!比绻谥尾〉耐瑫r,藥物的使用方法不對,或泛用某些藥物不僅達不到應有的療效,還可能導致許多種疾病,包括危險的癌癥。

藥物引發(fā)的癌癥稱為醫(yī)源性腫瘤,約占腫瘤發(fā)病總例數(shù)的萬分之一。但是最這近些年來一些藥物的大量普及和人們對藥物實用常識的匱乏,這一比例有顯著增高的趨勢。

20世紀70年代,國際癌癥研究所的專家鑒定了可能對人類有致癌危險的化學物質368個,其中有8個藥物被認為是致癌性藥物。天然藥物(包括中草藥)中也可能會有致癌物質,如野百合屬、天芥菜等植物中,含有致癌作用的生物堿;蘇鐵、松雪草等植物,也有致癌作用;樟腦油、土荊芥、肉豆蔻、胡椒等,含有致癌作用的揮發(fā)油。此外,藥物貯存過程中。如果發(fā)生變質可能產(chǎn)生致癌物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