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節(jié):1000億華為的六個支點(4)

發(fā)現(xiàn)一流企業(yè)的本真 作者:王育琨


存在是意志的產物。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發(fā)現(xiàn),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存在一種與生物基因同等功能的文化基因--米姆,是米姆推動著社會進化的進程。借用道金斯的發(fā)明,我們把華為硬漢們以技術為本的精神稱為"華為米姆"。而中國五千年來所形成的民族心理素質和技術素質,都不足以支撐一流的全球化大公司。這個致命的憂患,一點沒有阻擋任正非往前走的果斷。

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存在一種與生物基因同等功能的文化基因--米姆,是米姆推動著社會進化的進程。

華為選擇了一條充滿風險的、技術自立的、發(fā)展民族高新技術的實業(yè)之路。在當時的中國交換機市場上,大型局用機和用戶機基本來自國外的電信企業(yè)及其在國內的合資企業(yè),在通信圈中的人都非常清楚這個行業(yè)的風險性。所以,很多人不理解為何華為公司放著唾手可得的錢不賺,卻去勞神耗財?shù)馗憧蒲校?實在太傻了"。然而任正非自有他的一番見解,他認為:"華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技術開發(fā)的動力是為了生存。"

通信行業(yè)的一個本質規(guī)定是,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掌握了市場競爭的戰(zhàn)略高地。唯有立于核心技術這個戰(zhàn)略高地,才可以江河高下,勢不可當。華為還在剛剛能吃飯的時候,就義無反顧地把大量的資金投入研發(fā),投入強度一直保持在利潤額的10%以上。華為擁有超過1萬人的研發(fā)隊伍,其研發(fā)經費的70%用于基于當前客戶的產品研發(fā),尤其重視運營商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近幾年的投入都是每年70億元人民幣以上。2001年,楊元慶來華為參觀時,楊元慶表示聯(lián)想要加大研發(fā)投入,做高科技的聯(lián)想,任正非對他說:"開發(f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做好投入幾十個億,幾年不冒泡的準備。"

大多數(shù)運營商考慮的首要問題是兼容,而不是來了新的網絡技術就把現(xiàn)成的技術一鍋端。這就要求通信設備供應商,對電信網、IP網、無線網等都要有深刻的理解,能夠不斷使它們的現(xiàn)有網絡升級,而不是全面更新。華為是少數(shù)幾個具有提供全面解決方案實力的廠商,華為的技術,已經步入國際一流通信公司的行列,在中國已經可以憑借技術同更廣大的行政資源接軌。盡管如此,任正非依然有很重的危機感:"華為有5000多項專利,我們每天產生3項專利,但我們還沒有一項應用型的基本專利。"

一般公司考慮的是中國區(qū)域,而華為考慮的是全球力量的布局;一般公司會考慮以產品去拓展市場,而華為則是以研發(fā)帶動市場,首先要完成知識產權和專利技術的全球化布局。循著這樣的思路,華為在全球建立了諸多研究所:美國硅谷研究所、美國達拉斯研究所、瑞典研究所、印度研究所、俄羅斯研究所等海外機構和華為技術(總部深圳)、北京研究所、上海研究所、西安研究所、成都研究所、杭州研究所、南京研究所等國內機構。

一個不能適應本地人審美、思維、工作習慣的技術設計,難以贏得客戶。一個沒有充分本地化的產品和技術,更難以獲得客戶的情感和忠誠。

以技術研發(fā)的本地化來開拓華為的全球化布局,是華為公司的戰(zhàn)略特色,也深刻反映了這個行業(yè)的本質。

一個不能適應本地人審美、思維、工作習慣的技術設計,難以贏得客戶。一個沒有充分本地化的產品和技術,更難以獲得客戶的情感和忠誠。正是基于對行業(yè)本質的深刻認識,華為形成了以本地化研發(fā)為先導的全球化戰(zhàn)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