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陳中:自由是幸福的基石

幸福在哪里?60年百位中國人的幸福記憶 作者:樊鵬


生于1950年代。

《南風窗》雜志社社長。

陳中幼年隨父母南下廣州,在珠江電影制片廠大院里長大。當過工人,讀過大學,進過市委機關(guān)。1985年的時候,中國除了官方話語的媒體外,主要是“拳頭加枕頭”的文字占據(jù)市場。所謂“拳頭”,就是武俠小說,“枕頭”則是指言情小說。在那個思維活躍、觀念激蕩的年代,作為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廣州,亟需一份能夠配得上城市改革進程的新銳雜志。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陳中等5人創(chuàng)辦了《南風窗》。當時,陳中認為,廣州有很好的人文環(huán)境,寬松、自由、舒適,它的空間和自由度相對于其他的城市要更大。這樣一個相對廣闊、相對自由的空間,是《南風窗》得以茁壯成長的堅實基石。如今《南風窗》已成為中國大陸最具影響力的新聞雜志之一,陳中卻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極普通的人”。

我是在珠江電影制片廠大院里長大的。我們那個大院子有三平方公里,非常寬的一個院子,里面還有魚塘、山坡、樹林、草地。我相信比魯迅那個百草園可能大出一百倍。整個大院里面,大人大概有三百來人,小孩有三百來人,你想想那得多熱鬧。這個大院就跟一個大家庭一樣,孩子們相互之間跟兄弟姐妹一樣。甚至有的時候到這家住,那家住,這家吃,那家吃,就像是大家族、大集體。從托兒所到小學都是這么一種狀態(tài),很自由,很寬松。那里是我們的天堂。我們在里面用彈弓打鳥、爬樹、玩抓特務(wù)、捉迷藏。那時候的小孩子差不多都是那種半野生的孩子,因為父母工作都忙,家里兄弟姐妹又多,根本操心不過來。我姐姐比較文靜,基本上是我?guī)蓚€弟弟玩。那時候沒電視,但是有小人書,小人書實際上帶點兒漫畫性質(zhì)。那時候我的小人書算是比較多,大概有一百多本,有整一箱子。小朋友們很羨慕,都跑來跟我借。我在托兒所就是孩子王,平常有一群小兄弟跟著。整個大院成了我們成長的天地。

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種感覺真是很幸福,現(xiàn)在想重新找到那么一種狀態(tài),已經(jīng)相當不容易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