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直爽的人很快就因為意氣相投成為了朋友,而與卞國良的結識,也讓張近東對自己的人生做出更重大的轉變,開始走上自己波瀾壯闊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
1990年12月26日,張近東正式辭去了自己在豪威集團的職務,在南京成立了一家專營空調的小公司——蘇寧交家電公司。
實際上,在蘇寧交家電公司的旁邊還有一塊牌子——春蘭南京專營店。這些都主要是因為他那個意氣相投的朋友卞國良。因為卞的推薦和引導,張近東才真正入行,認識了空調的銷售與市場。
當時,春蘭空調的生產(chǎn)規(guī)模急劇擴大,面對的市場也急劇增長,春蘭急需發(fā)展各地的經(jīng)銷商。在卞國良的引薦下,1990年初,張近東就奔赴江蘇泰州的春蘭空調器廠參觀。在廠里,做事雷厲風行的張近東立即敲定了經(jīng)銷合作的意向。他根本沒有想多少,對于當時引起不少人觀望的“姓資姓社”的討論也蠻不關心。敲定合作后,張近東就進入了緊張的籌備過程。
他先是一拍腦袋租下了寧海路60號的一間門面房。這間門面房只有200平方米,但是一年的租金要7萬元。而當時張近東手頭的所有資金也只有10萬元??紤]到資金的緊張,張近東找到門面的所有人豪威集團的老總商量,希望將房租部分算作豪威投資,但后者并沒有答應?;厥走@段往事,張近東談到:“幸虧他們當時沒有同意,只說房租可以便宜點。不然后來我可能也發(fā)展不起來,說不定就沒有今天的蘇寧集團了?!?/p>
接著裝修也遇到了麻煩,因為春蘭要求比較高,并且那個時候裝修工程都要招標后才能進行,耽擱了不少時間。本來張近東是希望能在夏季的尾聲9月份開業(yè)趕個晚場的,可是最終一直拖到12月才開業(yè)。
1990年12月26日,在寒氣逼人的冬天里,張近東的小公司成立了。興奮的張近東還專門買來了鞭炮慶祝。這一年,他28歲,他根本想不到僅僅只要一年時間,他就能坐擁千萬身家,他更想不到,將來的某一天,這個包括他自己在內也就10來個人的小公司會孕育出一個國家級的大型家電連鎖商業(yè)集團。
那時候,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賺錢,改變自己的生活,改變自己貧困的命運,這點和那個時代許多奮不顧身跳下商海的人都一樣。他應該也憧憬過未來,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多大,也許他覺得能在江蘇和南京做好就不錯了。這點甚至能從“蘇寧”的名字中看出來——“蘇”、“寧”分別是江蘇和南京的簡稱。他說:“我當時有做大的野心,但是還沒有做大到全國和世界的野心,能在江蘇和南京做好,已經(jīng)超出我們的想象了。”
作為一家空調專營店,很多人都不大理解張近東的做法。實際上,他的做法實際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全新的商業(yè)模式。幾年后,專營店/專賣店在各大企業(yè)中成為流行的營銷模式,并且擴展到許多個行業(yè)。人們疑惑的是,當時中國家電中最火爆的應該是彩電、冰箱、洗衣機、錄像機。而空調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進入家庭消費還是異常遙遠的事情。張近東對此的解釋是,這種選擇既有客觀偶然的成分,也有主觀的成分。偶然的是春蘭剛好給予了他機會,而主觀的因素則是,“我做事情不愿意太跟風,或者說我還是有點冒險精神的,選擇做空調,是因為身在南京,火爐南京盛夏酷熱難當又無處可避,每個人都想要一個清涼的世界,但是當時對大部分居民來講,經(jīng)濟收入尚難以購買空調,但是醫(yī)院,高校,企事業(yè)單位和一部分高收入居民已經(jīng)對空調有了現(xiàn)實的需求,我感覺未來肯定是一個大市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