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人為的風險炒作(6)

數(shù)字是靠不住的 作者:(美)查爾斯·塞費


奧迪車并沒有缺陷,它們在機械方面沒有故障。但是《60分鐘時事》僅僅報道了這突如其來的加速!那么,油門踏板自行落下導致奧迪車突然沖出的可怕片段是怎么回事呢?這就是《60分鐘時事》在渲染恐怖氣氛,依我看來,這是典型的新聞誤導行為。整個場景似乎是受人為操縱的。一個安全“專家”明顯在奧迪轎車的傳動裝置上打了個洞,導致高壓空氣灌入,正是這種高壓使得油門“自行”落下。布拉德利從未提到這輛奧迪轎車被人做過手腳,而且《60分鐘時事》顯然成功地哄騙了它的觀眾,讓他們認為奧迪轎車存在巨大的安全風險,而這種風險本來只是虛構的。不幸的是,這種欺騙并不僅僅出現(xiàn)在《60分鐘時事》中。1992年,《NBC日界線》播出了一大段內容來描述通用卡車的危險性,畫面展示一輛停在路邊的通用卡車突然著火??ㄜ嚨拇_存在著設計缺陷,但《NBC日界線》忽視了那個缺陷,沒有指出它是導致火災的原因,卻把問題歸結于卡車的油箱。跟《60分鐘時事》不一樣的是,《NBC日界線》被迫就此公開致歉。更具諷刺意味的是,《60分鐘時事》的執(zhí)行制片人唐·休伊特居然利用這個機會來鼓吹他的節(jié)目良好的道德立場——“如果這件事發(fā)生在《60分鐘時事》”,他告訴《紐約時報》的記者,“那么我明天就要去找新工作了?!?

夸大風險以及由此導致的恐懼是威力十足的,這種做法不僅僅對新聞記者們有用。政客們早就知道了公眾會在恐慌時期更傾向于支持他們的領袖,這足以刺激他們把威脅描繪得更加令人害怕。按照某些批評家的說法,美國國土安全部警報系統(tǒng)——在“9·11”恐怖襲擊事件后極短時間內創(chuàng)立的使用顏色編號來區(qū)分的五級恐怖預警系統(tǒng)——只不過是行政部門用來操控人們對恐怖襲擊的害怕程度的一種制度化方式。盡管難以預測小布什政府這樣做的真實動機,還是有一些跡象表明這個系統(tǒng)正被操控以實現(xiàn)某些政治意圖。首先,自“9·11”恐怖襲擊事件以來,美國的警報等級從未降低到第三等級“黃色”以下,而“黃色”代表的恐怖襲擊等級為“顯著”。“顯著”意味著“高于日?!?,那么,這相當于宣告美國人每天都處于“高于日常”的恐怖襲擊風險中,這種宣告完全是荒謬的?!案哂谌粘!钡娘L險不可能一直持續(xù)下去,就像一個班級里的學生不可能都考到了班級平均水平以上的分數(shù)。其次,有跡象表明,政治意圖有時會在警報級別升降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2003年,在入侵伊拉克之前,美國安全部門容許將警報級別從第二級“橙”降到第三極“黃”,這并不是因為風險程度本身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而是因為他們可以在臨開戰(zhàn)前再次將警報級別調升起來。最終,有證據(jù)表明這的確起到了令人不安的效果,即便人們本應該對此無動于衷。2004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每當政府發(fā)布恐怖警報,總統(tǒng)的支持率就會突然上升,恐嚇公眾的好處顯而易見。并不只是美國在利用恐怖襲擊風險耍弄風險炒作手腕,2009年英國也將本國五級恐怖預警系統(tǒng)的警報級別從第二級“嚴重”降到第三級“基本”。該系統(tǒng)從2006年公布以來,這還是第一次將警報級別降得那么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