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9.互聯(lián)網(wǎng)誤導(2)

末日經濟 作者:(美)威廉·波納


然而,信息也許是廉價的,但知識一定是昂貴的。因為學習知識是需要時間的。一個人要掌握一門手藝可能需要窮盡一生的時間-即使是如木工或園藝那樣的基礎手藝?;ヂ?lián)網(wǎng)并不能使時間延長,相反,它使時間更寶貴了。赫伯特·西蒙是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他為此觀點作出了以下的闡述:“在一個注意力稀缺的世界中,信息也許是昂貴的奢侈品,因為信息可能會將我們的注意力從重要的事物轉移到不重要的事物上。”

網(wǎng)絡投資者把每一個數(shù)字都視為有價值的。事實上,幾乎沒有數(shù)字是有價值的,多數(shù)數(shù)字不僅沒有價值,還抵消價值,任何人要是對這些數(shù)字認真,就會因此減少知識或智慧。

到20世紀末,美國人已經飽受信息過剩之苦。就如一位評論員所說:“美國人如今簡直要淹死在信息中了……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身處廣闊的信息海洋中,互聯(lián)網(wǎng)、24小時不間斷的有線電視、電子郵件、語音信箱、傳真、手機、報紙、雜志、書籍,你能想象這樣的情景?!?

他把“信息爆炸”視為美國人工作中一個嚴重的問題。他發(fā)現(xiàn),普通工人如今要花大半天的時間來處理文件。與此同時,20世紀80年代人均消耗的紙張增加了2倍(每年人均消耗的紙張重量超過800公斤),“第三類郵件”(指印刷品、廣告信等)的增長率是人口增長率的13倍。如今,辦公室職員通常要花費數(shù)小時來閱讀和回復電子郵件,更不用說處理語音信箱、傳真和其他信息了。電子郵件最初是上帝的恩賜,現(xiàn)在卻更像是一個詛咒,特別是對于那些收件箱里每天都充斥著“僅供參考”的信息和其他信息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1997年,作家戴維·申克(Dawid Shenk)發(fā)現(xiàn)“信息過剩使人壓力增大,思維更容易形成缺陷”?!拔覀兠刻旖洑v的信息爆炸只會縮小我們的注意范圍,讓我們對所有事情都麻木不仁,只要它不突然冒出來扼住我們的喉嚨,我們都一視同仁地麻木對待?!鄙昕诉@樣總結說。

同時擁有兩個情婦不一定比只有一個好,吃兩頓午飯也不一定比只吃一頓好。但是信息卻被認為不符合這個定律。你擁有的信息越多,你就應該越富有、越聰明。話雖這么說,但是2001年的人并不比信息時代來臨之前的人聰明多少。2001年的電影似乎并不比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電影更精彩,藝術越來越怪誕了,《國際先驅論壇報》上的社論還是一樣的不知所云,投資者的決策也越來越荒謬了。不僅如此,市場似乎更反常了,因為當所有人都在宣揚信息時代的好處時,獲得最大收益的卻是那些無知的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