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上嘴巴】
通常情況下,普通投資者或者根本沒有自己的投資戰(zhàn)略,或者沒有慎重思考過投資戰(zhàn)略的問題。但是巴菲特和索羅斯并不是這樣的,他們在市場上已經(jīng)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而且確實能夠發(fā)揮很大的影響力,或許為了維持自己的影響力,或許為了自己的下一個戰(zhàn)略成功實現(xiàn),他們很忌諱自己的投資戰(zhàn)略被泄露,故意閉上了嘴巴。
◆巴菲特,忌諱公開自己的投資組合
巴菲特1956年第一次建立了自己的投資組合,在寫給投資者的信中,巴菲特所強調的自己最重要的投資原則之一就是不公開投資組合的具體內容。巴菲特談話中偶爾還會提到他重視匿名的作用。巴菲特被認為有隱者的特質,巴菲特喜歡將自己隱藏起來,待在安靜的地方,“畫”自己的畫。后來隨著投資組合轉變成為上市公司,不可避免地要公開很多內容,他曾向證券交易委員會提出保全自己的部分內容不公開但沒有被接受。因此巴菲特還曾經(jīng)說過自己的興趣會轉向研究對非上市公司的收購。
當年巴菲特還在管理自己的投資組合時,曾有投資者找到巴菲特的辦公室要求知道他的錢到底買了哪些公司的股票,巴菲特卻堅持保密,甚至不惜以返還投資相威脅。遇到芒格之前,他的投資組合里包含哪些股票種類全世界只有巴菲特自己才知道。為什么?巴菲特覺得沒有必要告訴別人,沒有必要征得別人的同意。更重要的是巴菲特對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巴菲特甚至認為,自己構筑的投資組合就像微軟開發(fā)的操作系統(tǒng)那樣,是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應該受到知識產(chǎn)權法的保護。
◆索羅斯,不宣揚
索羅斯在成長中經(jīng)歷過一段人生的逆境時期,從17歲開始索羅斯便獨自一人生活在英國,生活很艱苦,寄人籬下之感非常強烈。這些經(jīng)歷將索羅斯變成了一個小心謹慎的人,不喜歡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后來成為對沖基金經(jīng)理之后,加上職業(yè)的特殊性,索羅斯就成了一個“有很多秘密的人”。這很符合索羅斯的理論,可以說索羅斯的性格是他自己內心和外部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據(jù)那些與索羅斯一起工作的基金經(jīng)理所說,索羅斯從不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講出來。索羅斯還嚴格禁止自己手下的基金經(jīng)理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索羅斯很忌諱自己身邊的人有什么傳聞被報道出去。
索羅斯認為與市場交易需要匿名,為了抹去自己的痕跡,連訂酒店索羅斯都常用化名。這一點索羅斯的想法與巴菲特類似,也許他們認為如果自己正在做什么被市場或他人探聽到,投資戰(zhàn)略可能會被推測出來,投資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進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另一方面,近些年來索羅斯和巴菲特的資產(chǎn)配置狀況在輿論上出現(xiàn)的情形越來越多。是否因為他們判斷隨著市場本身的擴大,市場對他們的關注減弱,他們的影響力也在逐漸下降?
2.兩人的投資方式很接近
巴菲特的投資原則概括起來非常簡單,集中少數(shù)優(yōu)質股票長期持有。索羅斯則建立了自己的假說,并通過市場進行驗證。索羅斯自詡為哲學家,他將金融市場當做驗證自己理論假說最合適的場所,并以此來論證自己哲學理論的合理性。
作為基金經(jīng)理和股票交易員,索羅斯必須對市場狀況作出快速反應,所以索羅斯的交易活動總是與風險相伴。巴菲特是主張長期持有的投資者,那么巴菲特不進行短期投資嗎?巴菲特將金融衍生產(chǎn)品稱做金融市場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巴菲特不會投資金融衍生產(chǎn)品嗎?對這個問題的問答是否定的。
◆巴菲特的危險交易
巴菲特自己也重視套利交易,也認同高風險、高收益產(chǎn)品能夠提高收益率。這與傳統(tǒng)上長期持有優(yōu)質企業(yè)進行價值投資的原則(通常格雷厄姆持有25年以上)相去甚遠。
1993年,可口可樂股價暴跌給巴菲特帶來大量買入的機會,他迅速以每股35美元的價格簽訂購買了300萬股可口可樂股票的看跌期權合約,行權截止日期是12月27日。在這份合約中,巴菲特要承擔的風險是可口可樂股價可能的下跌。但是,巴菲特想要的是可口可樂的股票,這與市場上的股價無關。對巴菲特而言,這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雙贏局面,如果股價上升,巴菲特能獲得更多利潤,如果股價下跌,巴菲特也只需履行合約,得到自己想要的可口可樂股票。期權最后如期履行,巴菲特額外賺了750萬美元。但是巴菲特不建議普通投資者使用這種投資方法,畢竟他自己從事套利交易已經(jīng)40年了。2002年,巴菲特又通過S&P指數(shù)的期權交易獲利6000萬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的金融和金融產(chǎn)品投資比企業(yè)并購的交易更加危險,巴菲特通過旗下保險公司GeneralRe的子公司General Re Securities進行金融衍生產(chǎn)品的投資,但并沒有披露交易的具體細節(jié)。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年報中說,這家子公司投資的金融產(chǎn)品是那些獲得最高信用等級的公司所發(fā)行的債券,投資它們并沒有違背巴菲特的投資原則。當然,這看起來仍與巴菲特表現(xiàn)出的對金融衍生品的厭惡態(tài)度差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