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與生俱來。
親歷痛苦的人,他會這樣描述痛苦 火焰般灼燙的焦慮,沙漠般空曠的孤寂,單調(diào)日復(fù)一日的心碎,令人心灰意冷的鈍痛,敲擊心靈的突發(fā)銳痛,本已十分難熬又驟然加劇的苦楚,毒蝎蟄咬般令人癲狂的刺痛
我們生活在娑婆世界。娑婆,意譯為“堪忍”。生活在這個世界,就要有勇氣來承擔(dān)痛苦、忍受痛苦。
生活是一串由煩惱、痛苦串成的念珠,禪者是能夠微笑著捻動它的人。
在痛苦面前,微小的勇氣,勝過豐富的學(xué)識。
微小的勇氣,來自愿。
愿,是步入禪境的第一道門。發(fā)愿,為習(xí)禪者必具的行門。
修禪之事,無愿不成。愿是精進的動力,精進是達(dá)到愿力的保證。故《瑜伽師地論》說:“由此愿故,煩惱微薄,能修精進。是故我說愿波羅密與精進波羅密,而為助伴?!?/p>
在佛法中,有總愿、別愿??傇甘撬暮胧脑?;其他的,像藥師佛的愿、觀音菩薩的愿、普賢菩薩的愿、阿彌陀佛的愿、地藏菩薩的愿,均稱別愿。
在《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中,地藏菩薩說:“我今學(xué)世尊,發(fā)如是大愿:當(dāng)于此穢士,得無上菩提!”地藏大愿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一大愿,也是一切諸佛的根本愿。故又稱本愿。
《地藏十輪經(jīng)》說,“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
“地”指大地,大地為一切萬物提供生存的條件,有能持、能育、能載、能生之意?!安亍笔菍毑?,財寶足以救濟人的貧苦,圓滿人生,又有儲藏、存有之意?!暗夭亍敝钙兴_如大地一樣含藏著無數(shù)的善根種子。
在柏林禪寺習(xí)禪之初,雖然每天上殿時也跟著僧眾一起念誦“四弘誓愿”,但我從內(nèi)心中不敢發(fā)愿。
“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佛道無上誓愿成?!蔽乙粋€凡夫俗子,哪里做得來?
凈慧禪師告訴我:“有愿就有光明,有愿就有方向;有愿就有加被,有愿就有力量?!?/p>
我問禪師:“四弘誓愿是否是習(xí)禪的次第?”
禪師說:“沒有先后,四弘愿是一體的?!?/p>
漢傳佛教中,觀音、文殊、地藏、普賢四大菩薩,代表著釋迦佛心“悲智愿行”四個方面,眾生無邊誓愿度,度盡眾生,是地藏大愿;煩惱無盡誓愿斷,去除煩惱,是觀音大愿;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般若增上,是文殊大愿;佛道無上誓愿成,行愿無盡,是普賢大愿。
《六祖壇經(jīng)》講“自性眾生誓愿度,自性煩惱誓愿斷,自性法門誓愿學(xué),自性佛道誓愿成”。這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觀音、文殊、地藏、普賢四大菩薩種性,每一個眾生都是具足的。
禪師幫我推開心門,我看到內(nèi)在的天地。逃避,從來不會讓人找到道路,發(fā)愿會使人充實。愿即大地,大地雖然一動不動,卻于沉靜中充滿了力量。釋迦佛等覺醒者們,他們的愿望,對于這個世界的眾生來說,比大海還要深沉,還要遼闊。
“愿的力量真的如此大嗎?”
禪師借臨濟祖師的話回答說:“只怕你信不及?!?/p>
想一想,從久遠(yuǎn)久遠(yuǎn)以來,我們一直不斷重復(fù)一些過程:一些情愫,一些渴求,一些感覺,一些追逐,一些欣喜,一些失落 一種無形的力量,推動著我們進行著這永無盡頭又樂此不疲的旅行。這種癡迷地重復(fù),阻°著我們認(rèn)知生命本有的珍寶。
有愿,就不會有怨,就不會把習(xí)禪理解得過于片面。生活中處處的覺受,都是觀察、思維因果存在的機會。明因果,就能夠?qū)W會欣賞,懂得贊美。處處看到生活中的積極因素,就是生活在凈土中。
如果沒有愿,就如臨濟祖師所說:“念經(jīng)作佛,縱然自在還是妄;發(fā)心度眾,雖是慈悲終歸貪?!?/p>
輪回?zé)o盡頭,知流水今日。回頭即家山,悟明月前身。
身在九華,我暗暗發(fā)愿,要邂逅自性地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