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晗自然而然成為這個特定時期執(zhí)行這特殊任務最為合適的人選。毛澤東的秘書胡喬木找到他,請他給《人民日報》寫一篇有關(guān)海瑞的文章。吳晗沒有推辭,高興地接受了任務。他先寫了《海瑞罵皇帝》一文,發(fā)表在1959年6月16日《人民日報》上,接著又寫了《清官海瑞》、《海瑞的故事》、《論海瑞》等文,均是按照毛澤東的意見來宣傳海瑞剛直不阿、敢講真話的精神。
1959年下半年,北京市京劇團著名京劇大師馬連良讀到了吳晗寫的關(guān)于海瑞的幾篇文章,非常興奮,認為清官那種不畏權(quán)勢、敢于斗爭的精神值得大加展現(xiàn),決心在京劇舞臺上扮演這個人物。在馬連良的再三催促下,吳晗寫出京劇《海瑞罷官》的劇本,并于1961年初由北京京劇團公開演出。
毛澤東聽說這個戲上演后也很高興,他在家里接見了扮演海瑞的馬連良。毛澤東同他一起吃飯,請他當場演唱海瑞,并說:“好戲,海瑞是好人!”隨后,毛澤東又說:“《海瑞罷官》的文字寫得也不錯,吳晗頭一回寫京戲,就成功了!”馬連良回來后興奮地告訴吳晗,說毛主席真?zhèn)ゴ?,禮賢下士,接近群眾。吳晗聽了非常高興,感到自己完成了一件光榮的任務。
由于吳晗作為歷史學家破門寫戲,這就引起了史學界、文學界的注意。報刊上很快展開了關(guān)于歷史劇問題的討論,學術(shù)領域一時也活躍起來。但是,當人們在熱烈地爭論那些學術(shù)問題的時候,一個有組織、有計劃、準備在《海瑞罷官》上另作文章的陰謀卻緊鑼密鼓地展開了。
《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十易其稿。每改一稿,都由張春橋夾在《智取威虎山》的錄音帶里,用飛機送往北京
隨著時光的流逝,“階級斗爭”的弦越擰越緊。打開1965年的中國報紙,上面充滿了濃烈的火藥味兒:
1月,《羊城晚報》、《南方日報》開始批判歷史小說《柳宗元被貶》——柳宗元“被貶”被“索隱”成彭德懷“被貶”!
2月,《電影文學》批判“一部散發(fā)著資產(chǎn)階級和平主義思想毒素”的電影劇本《親人》?!段乃噲蟆穭t批判陳翔鶴的歷史小說《陶淵明寫〈挽歌〉》,文章的題目便是氣勢洶洶的質(zhì)問語:《為誰寫挽歌?》。
3月,《人民日報》發(fā)表齊向群的《重評孟超新編〈李慧娘〉》?!熬幷甙础焙敛缓卣f《李慧娘》“是一株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毒草”。
5月,《光明日報》發(fā)表《夏衍同志改編的影片〈林家鋪子〉必須批判》。
6月,《工人日報》發(fā)表《〈不夜城〉必須批判》。
就在這樣的“必須批判”、“徹底批判”聲浪之中,中共中央在4月7日作出《關(guān)于調(diào)整文化部領導問題的批復》,免去了齊燕銘、夏衍在文化部的領導職務。電影界開始批判所謂“夏陳路線”,亦即“夏衍、陳荒煤路線”。
全國現(xiàn)代戲觀摩演出大會之后,江青興奮地前往上海秘密組稿。
從1965年8月底寫出批判《海瑞罷官》的初稿到11月10日在《文匯報》上發(fā)表《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其間十易其稿。在炮制這篇黑文的整個過程中,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具有陰謀的特點。姚文元每改一稿,都由張春橋把它夾在《智取威虎山》的錄音帶里,用飛機送到北京。江青曾經(jīng)頗為得意地說:“春橋每次來,都裝著是搞戲,聽錄音帶,修改音樂,而暗中藏著評《海瑞罷官》這篇文章?!?
就這樣,他們秘密來往上海和北京兩地,竟然達七八個月之久。
1965年11月10日這天,江青在上海獲得了她所期望的東西——姚文元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上了《文匯報》的頭版頭條,這是繼“鬼戲”之爭后又一篇重要的文章。
然而,這篇潛伏不良動機的文章,必然是漏洞百出經(jīng)不起歷史檢驗的。這篇批評文章不惜篡改史實,歪曲劇本,一口咬定《海瑞罷官》的主題是與“退田”有關(guān)。這實際是江青定下的主題,他們以為只要上這個主題,自然就會與所謂“單干風”、“翻案風”聯(lián)系起來,就能證明《海瑞罷官》是影射現(xiàn)實,理所當然地成為一種階級斗爭的反映。
吳晗在北京也看到《文匯報》。他發(fā)現(xiàn)該文章蠻不講理,斷章取義,很多地方都是牽強附會,特別是文章結(jié)尾部分更使他無法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