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打得最激烈的戰(zhàn)斗是攻打在章江路口舊藩臺衙門里的朱培德總指揮部。這里駐有一個警衛(wèi)團,是朱培德的精銳部隊。賀龍、劉伯承親自指揮二十軍第一、第二團攻打,敵人由于事先得到叛徒的告密,倉促做了些準備,在大門影壁左右各架起了3挺機關槍,利用有利地形,瘋狂向起義軍掃射,封鎖了起義軍進攻的要道——鼓樓門洞。賀龍命令營長劉力勞立即調(diào)手槍連封鎖住敵總指揮部的大門,防止敵人逃跑。他不顧個人的安危,冒著彈雨,站在離敵人不到200米的石階上指揮進攻。起義軍戰(zhàn)士看到總指揮威武地站在身邊,親臨火線指揮戰(zhàn)斗,增添了巨大的勇氣和力量。戰(zhàn)士們奮不顧身地爬上民房的屋頂,從側面登上鼓樓,占領了制高點,居高臨下,猛烈射擊,把敵人壓進了總部院內(nèi),起義軍向敵人指揮部發(fā)動了猛烈的沖鋒。正面進攻的主攻部隊沖進了大門,從背后進攻的翻墻沖入了敵軍總指揮部,同院內(nèi)頑抗的敵人展開了白刃戰(zhàn)。經(jīng)過三小時的激戰(zhàn),敵軍警備團全部繳械投降,占領了朱培德的總指揮部和省政府。在清理俘虜時,抓住了叛徒趙福生,賀龍下令將其就地槍決。
葉挺的第二十四師七十一團負責解決駐扎在松柏巷天主堂、匡廬中學的敵第六軍五十七團。起義前,七十一團三營營長化裝混進敵營,弄清了敵人的兵力分布及火力配置情況。根據(jù)敵情,七十一團召開了各營營長會議,研究殲敵計劃,決定由三營進攻天主堂正門,派一個連出城封鎖住敵人后側的城墻,防止敵人翻越城墻逃跑。其余部隊埋伏在松柏巷匡廬中學附近,圍殲敵人。戰(zhàn)爭打響后,敵人往外逃竄,剛到松柏巷,就遭到起義軍的伏擊,敵人只得龜縮進天主堂內(nèi),依靠堅固的掩蔽物負隅頑抗。敵人調(diào)集輕重機槍,架在天主堂鐘樓上,封鎖了松柏巷。由于巷子太窄,又無法隱蔽,擔任主攻任務的三營傷亡很大,暫時撤了下來。
這時,另一部分起義軍翻越城墻,從敵人側后插了過來。三營先鋒隊趁勢發(fā)起一個猛攻,把天主堂的大門沖開了。起義軍邊打邊喊:“我們是鐵軍!繳槍不殺!”敵人一聽碰上了“鐵軍”,都紛紛放下武器,舉手投降。起義軍乘勝爬上天主堂鐘樓,向匡廬中學的敵人猛烈掃射。敵人抵擋不住,不得不在操場上繳械投降。時任七十一團二營四連連長的蕭克后來回憶說:“三營攻打天主堂,我們二營攻打匡廬中學。在營長廖快虎的率領下,我們一下子沖進學校,敵人撐不住,倉皇爬上城墻,企圖逃跑。城墻上早已布置好了工人糾察隊和公安局的警士,他們一阻擊,敵人又退回原地。這時,我們就把敵人緊緊圍住。天快亮時,敵人一個營全部繳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