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舍,完美演繹日本企業(yè)情報力
1881年,年僅21歲的服部金太郎在京橋采女町開創(chuàng)了服部鐘表店。由于他的情報意識和誠信經營,服部鐘表店得以快速發(fā)展。
當時服部鐘表店的主要競爭者是名古屋鐘表廠。服部時刻關注它的信息,他相信只有對競爭者的情報敏感,才能時時處處走在競爭者的前面。競爭者情報是他建立競爭優(yōu)勢的關鍵。
經過長時間的調查和關注,他最終確立了高價競爭戰(zhàn)略,即把鐘表的價格定得稍高于名古屋的鐘表,同時把重點放在產品的品質和服務上。這個看似不怎么高明的策略,卻在19世紀的日本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
除了與對手打情報戰(zhàn),他還誠信經營,用好口碑征服了供貨商。其實,說到底這也是一種情報戰(zhàn)略—供應商情報戰(zhàn)略。他盯緊上游供貨商的情報,得知他們最忌諱當時的日本人不按期付款這一商界弊病。服部決心從這一弊病上大做文章。
他向供貨商承諾,嚴格遵守約定的付款期限,決不拖延。他信守承諾。很快,他在供貨商那里獲得了良好的信譽和口碑,這種資本是無形的,也是巨大的。
首先,由于供應商情報做得出色,給他帶來了商業(yè)上最寶貴的誠信資本,使得外國貨商在大宗商品貿易上容許他靈活周轉,不用擔心資金鏈斷裂的問題;其次,一旦鐘表業(yè)的新品問世,供貨商保證服部鐘表店是第一家拿到產品并擺到柜臺上的。
有了這兩個保證,服部鐘表店迎來了自己的春天。這也說明,任何一個企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都離不開情報力的支撐。
1892年,31歲的服部金太郎開辦了自己的工廠,取“能成功生產精巧掛鐘”之意,將工廠取名為“SEIKO舍”,即精工舍。
去過東京的人都知道銀座,在銀座四丁目十字路口高聳著一座巨大的鐘塔,那是由精工舍于1894年修造的,一落成就變成了銀座的象征。同時,這座巨型鐘塔也象征著精工舍在日本鐘表行業(yè)的霸主地位最終確立。
跟瑞士鐘表的發(fā)展軌跡有些相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由于德國停止對外出口,日本鐘表的出口量迅速飆升。正在壯年的服部金太郎高瞻遠矚,決定大量采購原材料,準備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與瑞士鐘表逐鹿爭雄。
這種非凡的智慧和膽略使他贏得了“東洋鐘表王”的美譽。
然而,任何事業(yè)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暴風暴雨隨時而至。1923年,關東地區(qū)發(fā)生大地震,精工舍面臨著嚴峻的危機。工廠被震毀,鐘表店受損嚴重。晚年的服部深受打擊,為之沮喪。
不過,陰霾的情緒很快就被他驅散,他又開始躊躇滿志。
他的重新振作,得益于他對行業(yè)情報的精準把握。他洞察到鐘表業(yè)從懷表到腕表將是必然的趨勢。他決心重建精工舍,產品和研發(fā)和制造的重心將從懷表轉移到腕表。
他的決策讓精工舍再次煥發(fā)了勃勃生機。
1934年,服部金太郎去世。
他生前不止一次地說過:所有的商人都必須走在社會的前一步。他以實踐和業(yè)績證明了這句話的無比正確。但是,怎么才能走在社會的前一步呢?其實,服部的實踐也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掌握情報力。
競爭者情報,行業(yè)情報,供應商情報……精工舍的誕生和霸主地位的奠定都跟情報戰(zhàn)分不開。
只有打贏情報戰(zhàn),才能走在社會的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