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黨齡不足10年的李登輝浮現(xiàn)政壇(3)

那些”黨國大佬“們 作者:王家聲


當時的蔣經國正為臺灣農業(yè)生產存在的大量問題而憂慮,尤其是糧食產量過低,農村人口大量外流和土地過于便宜等,而李登輝初次見面即能談清如何解決“肥料換谷”制度的種種弊端,這讓蔣經國對他刮目相看。李登輝在當時(1973年)尚不是國民黨員,可蔣經國居然破例允許他列席參加國民黨的四中全會。嗣后不久,王作榮又受上層之命,主動充當李登輝的入黨介紹人。在這些程序走過之后,蔣經國便決定提拔李登輝為行政院的政務委員。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農學家就這樣在蔣經國的刻意提攜下進入了臺灣政界,而且還是臺灣眾多從政者所不敢企及的顯赫要職。

李登輝在6年“政務委員”任期內采取的韜晦策略是:從不在公眾場合張揚自己,但暗中不斷向蔣經國提供“農業(yè)調研報告”,因此深得蔣氏的信任和垂青。1978年蔣經國就任“總統(tǒng)”以后,開始經常帶李登輝下鄉(xiāng),兩人幾乎無話不談。一年后蔣經國又把李登輝提到“臺北市長”的要位,要李替他解決臺北市區(qū)經常堵車的問題。李登輝為此每天乘公交車或在早晚高峰期守候臺北主要路口,最終想出辦法控制了主干路嚴重塞車的現(xiàn)象。蔣經國初時對李尚有些不放心,他經常向部下詢問對李的評價,還經常親自出入李氏的辦公室或家中,每星期至少有兩三天在中午或者晚上親自來到李家,直接聽取他匯報當“市長”后每天決策的重大事情。有時蔣經國來到李家連正在廚房燒菜的李夫人也不知情,蔣便一個人坐在客廳里等候李登輝下班歸來。直到3個月后,蔣經國才放了心,告訴李登輝說:“下次我不來了,你做得不錯嘛,我很放心?!敝链死畹禽x方明白,蔣經國親自來他家詢問情況,是擔心學者從政只會說話不會做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