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出思維的誤區(qū)》序言(3)

走出思維的誤區(qū) 作者:(美)M·尼爾·布朗


第八版曾經(jīng)強調(diào)過社交技巧的重要性--即它能夠激發(fā)我們的批判性思考。但后來我們發(fā)現(xiàn)片面強調(diào)社交技巧的重要性是有欠考慮的,這種做法忽略了社會性因素對批判性思維的消極影響。于是在這一版中,我們在強調(diào)社交技巧的同時又提出了一點新的建議來進行補充--就是不斷鼓勵讀者通過特定的方式構(gòu)建屬于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充分認識到批判性思維對自身的積極作用。這一想法源自我們?nèi)毡就碌陌l(fā)現(xiàn),他們了解到日本學生并不希望對他人推理中的錯誤品頭論足,然而一旦這些學生將批判性思維看做提高自己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徑,就會把它當成一種技巧來學習,并作為一種習慣來堅持。我們的學生也很不愿意對他人的推理進行批判,因為他們清楚批判可能會招致他人的不滿。但當他們意識到批判別人也有益于反思自身時,也就不再抵觸了。我們鼓勵學生把批判性意見的表達看做對被批判者的尊重,而不是無理的冒犯。

本版我們著重改進了我們的網(wǎng)站。新版網(wǎng)站的結(jié)構(gòu)根據(jù)章節(jié)而定,含有大小、難易度不一的各種習題。另外,學習者還需要見識一下我們提供的那些相對來說比較有力的論證,我們著重強調(diào)了這些論證中特別有說服力的地方,想借此為讀者示范一下一個好的推理究竟是什么樣的。

前面幾個版本的成功有力地證明了,我們大家有一種共同的好奇心--就是想知道面對這個紛繁復雜的信息世界,我們到底應(yīng)該相信什么。我們的意志處于一眾專家和騙子的圍攻之中,他們喋喋不休地宣稱應(yīng)該吃這些那些、做這些那些、信這些那些,要給他們提出的所有觀點分出個所以然來,實在是難于上青天。我們都明白要想不上當受騙,就得盡可能地尋求幫助。我們都想要在確立一個想法之前能夠思慮周全。

我們從大量親身經(jīng)歷與觀察中發(fā)現(xiàn)了本書存在的必要性,這從一開始就一直是我們創(chuàng)作本書的動力。首先,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和普通市民對“專家”、教材作者、教師、律師、政客、記者以及電視評論員的依賴程度正日益加劇,這種依賴程度著實令人吃驚。在世界的復雜程度突飛猛進的同時,人們卻在以更快的速度地淪為消極的信息受體,不加批判地接受耳聞目睹的一切。令人憂慮的是,有太多太多的人對于要接受什么和拒絕什么,都無法主動做出自己的選擇。

但我們除了按常規(guī)依賴專家之外,又往往無從選擇。生活太過復雜,無法單靠我們自己的信息而做出所有決定。專家們都在煞有介事地宣稱自己是最正確的,如果我們必須依靠專家的話,又該如何能在營營嗡嗡的專家堆里做出選擇?批判性思維就可以幫我們解答這一問題。它提供了一整套過濾裝置,讓你在相信專家的觀點之前先給它過濾一番。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專家意見可信度都一樣,批判性思維能讓人們在選擇專家的意見時獨具慧眼,辨識出哪些是真知灼見,哪些是無稽之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