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的精神》中文版自序(2)

城市的精神 作者:(加)貝淡寧


推動獨特精神

我們面臨的挑戰(zhàn)是如何把都市生活的優(yōu)勢與小城鎮(zhèn)或鄉(xiāng)村生活中的共同體意識結合起來。如果一個城市只是表現(xiàn)出全球化的同質性,人們很難為它感到自豪,正如住在麥當勞附近的人很難為它自豪一樣。但是展現(xiàn)出獨特氣質的城市就能讓人產生一種滿足共同體需求的歸屬感。因此,我們應該歡迎中國城市花費時間、金錢、和心思去保護其獨特的精神,用以幫助抗衡全球化的同質性傾向。比如,哈爾濱通過強調它的開放性和對外來者的寬容性而展現(xiàn)其獨特精神。在長沙,有機構向市民征詢該市獨特的“精神”,這些調查結果對都市規(guī)劃和文化遺產保護產生了影響。打造城市品牌的努力在其他地方也很常見。

但是,這種愛城主義常常是在與表達對立價值觀的城市的對比中進行定義的。但是,與國家不同,城市之間不會發(fā)動戰(zhàn)爭,我們無需擔心。事實上,愛城主義能夠遏制過分泛濫的民族主義。擁有強烈愛城主義情感的人要自我感覺良好并不需要強烈的愛國主義。雖然首都居民的民族主義情緒確實更強烈些,但同樣真實的是,那些對北京精神感到自豪的人往往更少“基要主義者”色彩,對歷史和民族自豪感往往采取更細膩和批判性的態(tài)度?!皭蹏笔敲枋霰本熬瘛钡乃膫€正式術語之一(在這點上,上海顯然相反),另外一個是“包容”(北京精神:愛國、創(chuàng)新、包容、厚德---譯注)。擁有一種精神的城市也能實現(xiàn)在國家層面上難以實現(xiàn)的令人向往的政治目標。讓美國或中國的政客來認真實施應對氣候變革的計劃可能需要等待很長時間,但像波特蘭和杭州這樣為自己的環(huán)保精神感到自豪的城市,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可以做得遠遠超過國家標準。它們實際上已經在執(zhí)行自己的對外政策,與世界上的其他環(huán)保城市結為對子進行合作。如果城市能夠繞過國家實現(xiàn)在道德上值得追求的目標,我們當然應該歡迎這種趨勢。

推動城市精神還有很好的經濟理由。在中國,喜歡文化的游客蜂擁參觀曲阜,因為他們想看看儒家鼻祖孔子的家鄉(xiāng)。是的,文化游客會對儒家的商業(yè)化感到憂慮,但是它能幫助發(fā)展當地經濟,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讓他們擺脫貧困,我們?yōu)槭裁匆磳δ??孔子本人說過,政府的首要責任就是讓民眾過上富裕的生活。

給城市授權,給人性授權

如果我們同意提升城市精神是好事,那么,城市就需要擁有實質性預算和立法權。

與權威更多是在州政府的美國或印度的城市相比,中國的城市有一個優(yōu)勢。當然,城市仍然需要受到更高權威的控制。在中國,迫切需要的是減少城鄉(xiāng)居民的收入差距,城市能夠和應該為周邊鄉(xiāng)村生活的改善做得更多。隨著中國的都市化,城市的司法和金融權威需要加強。給“城市公民”賦予獨特的精神和身份認同就能讓城市能夠幫助人們有力量面對21世紀最嚴峻的挑戰(zhàn)。

1 本文的修改稿發(fā)表在《環(huán)球時報》2012年4月10日國際論壇15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