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活出最樂觀的自己》第1章 悲觀者與樂觀者的畫像(8)

活出最樂觀的自己 作者:(美)馬丁·塞利格曼


對于抑郁癥,另一個比較能令人接受的療法是生物醫(yī)學法。精神科醫(yī)生認為抑郁癥是生理病癥,是遺傳上的缺陷造成的,是由于大腦化學物質不平衡。精神科醫(yī)生用藥物和電擊療法來治療抑郁癥,這是一個快速、便宜、效力一般的治療法。

生物醫(yī)學法和心理分析法一樣,只對了一部分。的確有些抑郁癥是由于大腦功能的不健全,而且有一些的確是遺傳得來的。很多抗抑郁癥藥物對抑郁癥患者有效,但藥效很慢;電擊療法的效果比較快。這些治療法都有副作用,有相當多的抑郁癥患者不能忍受這些副作用。此外,也有很多抑郁癥患不是因為遺傳而得上抑郁癥的,這樣,抗抑郁癥的藥對他們就沒有效了。

最糟的是,生物醫(yī)學的治療法使得病人依賴外界的力量——藥物。抗抑郁癥藥物并不會上癮,病人并不會像抽鴉片那樣,抽不著時便痛苦不堪地犯癮,但治療成功的病人一旦不再吃藥時,抑郁癥又會卷土重來。治愈的病人不敢像平常人一樣將他現(xiàn)在的快樂歸功于自己,他只敢歸功于藥物。這造成了一個藥物過量的社會,不用鎮(zhèn)定劑心情就無法平靜,不吃迷幻藥就看不見美好。一個本來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解決的情緒困難,現(xiàn)在變成要靠外力來解決了。

假如大多數(shù)的抑郁癥比精神科醫(yī)生或心理分析師所想象的更簡單。

假如抑郁癥不是你自己有意跟自己過不去,而是無端降臨到你身上的。

假如抑郁癥不是一種病而只是嚴重的心情低落。

假如你不是過去沖突的囚犯,而是眼前的困難引發(fā)了你的抑郁。

假如你的抑郁不能歸罪于你的基因或是大腦生化的問題。

假如抑郁癥是由我們對生命中的悲劇或挫折所做的錯誤推論而引發(fā)的。

假如抑郁癥只有在我們對挫折的原因有著悲觀的想法時才發(fā)生。

假如我們可以舍去悲觀而學習對挫折抱有新的、樂觀的看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