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壞人是不會改好的》智慧(1)

壞人是不會改好的:季羨林人生雋語 作者:老愚


智慧

我缺少慧根,畢生同佛教研究打交道,卻不能成為真正的佛教信徒。但是,我對佛教的最基本教義萬有無常卻異常信服。我認為,這真正抓住了宇宙萬有的根本規(guī)律,是誰也否定不掉的。

有的人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宗教不是悲觀主義的;但是,像佛教這樣徹底的悲觀,還是絕無僅有的。我認為,這種說法是很有見地的。

佛教梵語基本上是梵文但又摻雜了不少古代方言的文字。在小乘向大乘過渡的期間,或者在我稱之為“原始大乘佛教”的期間,許多佛典都是用這種文字寫成的。有的佛典原來是用純粹方言寫成的,隨著“梵文的復興”以及一些別的原因,佛典文字方言成分逐漸減少,而梵文成分則逐漸增多,于是就形成了所謂“佛教梵語”。

我是嘗試著通過語言現(xiàn)象來探尋一部經(jīng)典的產(chǎn)生的時代和地區(qū)。根據(jù)我個人的經(jīng)驗,這是行之有效的辦法,而且是證據(jù)確鑿的,別人想否定也是不可能的。印度古代的眾多方言,即云方言,必然具有地域性,而且這地域性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阿育王在印度許多地方豎立的石碑和石柱,上面的銘文明確無誤地指明了方言的地域性,是最有價值的參照資料。

原始佛教不允許比丘們使用梵文來學習佛教教義,它也沒有規(guī)定哪一種語言作為標準語言;它允許比丘們用自己的方言來學習佛所說的話。

據(jù)我們現(xiàn)在的推測,佛典形成的過程大概應該是這樣的:佛陀本人不會有什么著作,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他卻不可能沒有一些常說的話,佛典里面有關十二因緣的那一段經(jīng)文可能就屬于這一類。當時沒有書籍,學習經(jīng)典都是師傅口授,弟子口學。最初口授口學的一定就是佛陀經(jīng)常所說的一些話;因為這些話一聽再聽,一傳再傳,就比較牢固地印在徒弟們的記憶里,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佛典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隨著時代的推移,一代一代的師傅和徒弟逐漸增添上一些新的東西,到了編纂寫定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一部比較大的書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