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的真相:葛吉夫的第四道》原序(1)

生命的真相:葛吉夫的第四道 作者:(瑞士)珍妮·迪·薩爾斯曼


原序

喬治·伊萬諾維奇·葛吉夫(1866—1949)把與實相有關的知識稱為真正的“素質層面的知識”,并且把它們看做一條從遠古流出的河流,流經一個又一個時代,一代又一代人,一個又一個種族。他認為這種知識是獲得內在自由和解放的必備工具。對于那些尋求理解在宇宙中的人生意義的人,葛吉夫說,探尋的目的就是沖破阻力找到這條河流。隨后需要做的就只是通過“了解”來實現“存有”(“to be”在本書中都翻譯成“存有”,指的是一種與具有被動性和非靈性的“存在”相比,具有主動性和靈性,更接近本體狀態(tài)的高等“存在”方式——譯者注)。但是,為了了解,他教導我們,必須要先搞清楚“如何了解”。

葛吉夫很尊重與靈性轉化有關的傳統(tǒng)宗教和法門,并把它們采用的不同方法總結為三類:著重于駕馭身體的“苦行僧之道”、基于信仰和宗教情感的“僧侶之道”以及專注于發(fā)展頭腦的“瑜珈士之道”。他把自己的教學稱為“第四道”,這條道路同時在上述三個方面下工夫。這條道路所重視的不是紀律、信仰和靜心,而是喚醒另一種智慧——了解和理解。葛吉夫曾經說過他個人的希望就是以他的人生和教學將一種對上帝的全新概念以及一種全新的世界觀帶給世人。

第四道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了解自己”,葛吉夫提醒我們注意的這個原則源自遠比蘇格拉底時代更早的時期。靈性成長來自于理解,一個人的理解程度取決于他的素質水平。素質的改變可以通過有意識的努力來實現,這種努力旨在達到一種有品質的思維和感受,從而帶來一種全新的覺察和愛的能力。雖然葛吉夫的教學可以被稱為“秘傳的基督教”,但他指出,真正的基督教原理早在耶穌之前幾千年就產生了。為了向實相敞開,為了與宇宙間的萬物合一,葛吉夫號召我們在“我是本體”的體驗中活出完整的“臨在”。

當葛吉夫開始寫作《所有及一切》這本關于人類生命的三部曲時,他把最后一本書,即第三部稱為《只有“我在”時,生命才是真實的》。他在書中提及的寫作目的是帶給讀者一種對“存在于實相中的世界”的真實洞見。葛吉夫于1934年11月開始撰寫這本書,但6個月后即停止寫作,后來一直沒有完成這本書。在1949年去世之前,他把他的著作交給了最親近的弟子珍妮·迪·薩爾斯曼,委托她“竭盡一切可能——甚至去做不可能的事——讓我?guī)淼臇|西發(fā)揮作用”。

在葛吉夫去世之時,他的追隨者分散在歐美各地。薩爾斯曼夫人的首要任務就是把他們召喚到一起來工作(在第四道體系中,“工作”指的是對內在下工夫或靈性的修煉——譯者注)。其次就是為葛吉夫的教學設計一種可以帶來意識的具體工作形式。在葛吉夫去世后的40年間,薩爾斯曼夫人安排出版了他的著作,并且把他傳授的被稱為律動的舞蹈練習保存了下來。薩爾斯曼夫人還在巴黎、紐約、倫敦以及委內瑞拉的加拉加斯建立了葛吉夫中心。在這些中心里,她組織了共修團體和律動課程,參加者把他們共同的努力稱為“工作”。今天,通過這些弟子和其他追隨者的努力,葛吉夫的理念已經傳播到了全世界。

在接下來的《引言》中,薩爾斯曼夫人揭示了她是如何看待葛吉夫這樣一位傳統(tǒng)意義上的靈性“大師”的——他不是一個教授理論的老師,而是一個以他的臨在喚醒他人和幫助他人尋求意識的人。但她沒有談及她是如何以自己的臨在來進行教學的。薩爾斯曼夫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帶有一種智慧,或者用她自己的話來說,一種“警醒的態(tài)度”。對她來說,活出她所教的東西就是一種存有的方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