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療保健領域也是如此。難怪市場無法發(fā)揮作用,政府必須介入。美國大多數(shù)醫(yī)院都不會透露它們與保險公司達成的交易,所以消費者無法知道某個治療方式的實際價格。如果2010年醫(yī)療保險改革法案制定的條例被延期或推翻了(它們的命運在本書寫作過程中尚不得而知),大多數(shù)保險公司都會繼續(xù)盡可能地把一些確實需要保險覆蓋的人排除在外;無論這個法案的結果如何,即便你有保險,保險公司也會用復雜的手續(xù)搞得你和你的醫(yī)生頭昏腦漲。很多制藥公司都會付錢給醫(yī)生,讓他們幫助推銷藥物,而研究表明,可能帶來豐厚利潤的新藥物可能是無效甚至危險的。很多健康維護組織*都承諾為顧客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面醫(yī)療服務,但它們仍然不愿意為自己的醫(yī)生所推薦的很多醫(yī)療方式支付費用。
旅行者也會遭遇各種“宰客”現(xiàn)象。大部分航空公司改簽機票都要收取100美元的費用,乘客額外托運一件行李也會多花100美元。如果你使用了酒店的電話,你最后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電話費比房費還貴。如果你返還租用的汽車時,油箱里沒有一整箱的汽油,租車公司可能會按照市場價格的3倍多來收取油費。當然,你也可以一開始就買一整箱油,然后精心計算,以便在還車時正好把油用完——就算油沒有用完,你也不會獲得任何補償。
有些時候,顧客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商人們在夜里輾轉難眠,不斷思考算計顧客的新方法。大多數(shù)航空公司頻繁變更機票價格——幅度通常高達幾百美元,所以沒有人知道“真實”的票價是多少。銀行開發(fā)出了新的算法,每天最先處理金額最高的支票,以便向儲戶收取更多的資金不足罰款。很多移動運營商推出了陷阱一樣的套餐,讓用戶白白浪費掉已付費的通話時長,或是收取離譜的超時話費。2010年,波士頓的一戶家庭上了頭條新聞,因為他們從無線服務提供商那里收到了一張1.8萬美元的月度賬單——上大學的兒子沒有注意到新用戶費率優(yōu)惠期已過,下載了很多數(shù)據到他的手機里。父親不得不花了3年時間來為這張賬單討說法,如果他一早就簽訂了150美元的無限量數(shù)據套餐協(xié)議,這些麻煩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好的顧客遭受的待遇往往是最差的。如果你長期而忠實地使用某個電話或有線電視公司、移動電話供應商、互聯(lián)網服務公司的服務,很有可能你付的費率比那些最近才更換了服務商的不忠誠顧客更高。事實上,無論你是何時跟這些公司簽的合同,你付的費用都有可能比真正需要付的多,原因就是你不知道這些公司提供了一些特殊的優(yōu)惠活動。例如,你可能某月發(fā)手機短信花了20美元,而不限量的短信套餐每月只需5美元——只要你提前開通這個服務。
不良利潤如何損害公司增長
不良利潤的殺傷力,主要來自貶損者。如果某些顧客覺得在一家公司受到了非常糟糕的對待,從而減少了在這家公司的支出,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還會轉而光顧這家公司的競爭對手,并且警告其他人遠離這家虧待他們的公司,這些顧客就是貶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