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幻滅與眷戀的糾纏(1)

蔣勛說文學之美 作者:蔣勛


我想先與大家分享李商隱的《登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首詩只有二十個字,可是一下就能感覺到歲月已經走到了晚唐。詩人好像走到廟里抽了一支與他命運有關的簽,簽的第一句就是“向晚意不適”?!跋蛲怼笔强煲胍沟臅r候,不僅是在講客觀的時間,也是在描述心情趨于沒落的感受。晚唐的“晚”也不僅是說唐朝到了后期,也有一種心理上結束的感覺。個人的生命會結束,朝代會興亡,所有的一切在時間的意義上都會有所謂的結束,意識到這件事時,人會產生一種幻滅感。當我們覺得生命非常美好時,恐怕很難意識到生命有一天會結束。如果意識到生命會結束,不管離這個結束還有多遠,就會開始有幻滅感。因為覺得當下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在這個不確定的狀態(tài)中,會特別想要追求剎那之間的感官快樂與美感。

白天快要過完了,心里有一種百無聊賴的感覺,有一種講不出理由的悶,即“意不適”。晚唐的不快樂絕對不是大悲哀。李白的詩中有號啕痛哭,晚唐時只是感覺到悶悶的,有點淡淡的憂郁。在杜甫或李白的詩里都可以看到快樂與悲哀之間的巨大起伏;可是在李商隱的詩里,你永遠看不到大聲的吶喊或者呼叫,他就算要掉淚,也是暗暗地在一個角落里?!安贿m”用得非常有分寸,這種低迷的哀傷彌漫在晚唐時期,形成一種風氣。

這種講不出的不舒服要如何解脫呢?“驅車登古原”,用現(xiàn)在的語言來講,就是去散散心吧,疏解一下愁懷。樂游原是當時大家很喜歡去休閑娛樂的地方,這里用了“古”字,表示這個地方曾經繁華過。

曾經繁華過,現(xiàn)在不再繁華,作者的心情由此轉到“夕陽無限好”——在郊外的平原上,看到燦爛的夕陽,覺得很美?!盁o限”兩個字用得極好,講出了作者的向往,他希望這“好”是無限的,可是因為是“夕陽”,這愿望就難免荒謬。夕陽很燦爛,但終歸是向晚的光線,接下來就是黑暗。詩人自己也明白,如此好的夕陽,“只是近黃昏”。二十個字當中,李商隱不講自己的生命,而是描寫了一個大時代的結束。

這首詩太像關于命運的簽。大概每一個人出生之前就有一首詩在那里等著,一個國家、一個朝代,或許也有一首詩在那里等著。晚唐的詩也可以用這二十個字概括。已是快入夜的時刻,再好的生命也在趨向于沒落,它的華麗是虛幻的。從這首詩里面,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李商隱的美學組合了兩種完全不相干的氣質:極度華麗,又極度幻滅。通常被認為相反的美學特征,被李商隱融會在了一起。

李商隱的很多哀傷的感覺都是源于個人生命的幻滅,可以說是一種無奈吧;感覺到一個大時代在慢慢沒落,個人無力挽回,難免會覺得哀傷;同時對華麗與美又有很大的眷戀與耽溺,所以他的詩里面有很多對華麗的回憶,回憶本身一定包含了當下的寂寞、孤獨與某一種沒落。這有點兒類似于白先勇的小說,他的家世曾經非常顯赫,在巨大的歷史變故之后,他一直活在對過去的回憶里。那個回憶太華麗,或者說太繁盛了,當他看到自己身處的現(xiàn)實時,就會有很大的哀傷。他寫的“臺北人”,某種程度上是沒落的貴族。同時生活在臺北的另外一些人,可能正在努力白手起家,與白先勇的心情絕對不一樣。晚唐的文學中有一部分就是盛世將要結束的最后挽歌,挽歌是可以非常華麗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