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部分(9)

惜別 作者:止庵


“搬家可把大家累壞了。早上九點(diǎn)半?yún)黔h(huán)就來了。我在先已把衣物都放在手提包或大的塑料袋內(nèi),大大小小好多件,加上我床頭的小茶幾,由方方和吳環(huán)陸續(xù)搬過去。小張和木匠說好,中午吃完飯來,都說不用搬家公司,由他們用他那工具車就可搬去,他的車后備箱可通前座,經(jīng)常裝裝修的材料。中午由我做了油菜蝦米龍須面,吳環(huán)特愛吃,再配了幾樣小菜,就解決了中午的飯。然后就搬大件,小張他們搬了三次,把我屋里的床,梳妝臺,小柜,老虎椅,落地?zé)簦_燈,還有原放在陽臺上的玻璃茶幾和兩把藤椅,都搬過去了。最難搬的是我那大電視,特沉,還有老虎椅,到了我那房子,還是把臥室門拆下才放進(jìn)去。我的衣物還有好些沒能搬過去,以后慢慢搬。我是最后去的。吳環(huán)把搬過去的家具先擦了一遍,把我的屋子收拾好,她坐在我的老虎椅上,看那寬闊的臥室,舒服得不想起來。都說我的臥室太好了,主要是帶陽臺,還有一個大衛(wèi)生間可專用。八十歲的我真是享福了。當(dāng)然比上不足,但比一般人就非常滿意了,很知足?!?/p>

母親曾寫信告訴姐姐:

“我這房子最好的一點(diǎn)就是冬日來臨,還是熱熱乎乎的,在太陽好時,更是曬得暖洋洋的?!倚r候在天津所住的洋房,二樓有陽光的南向的房間是我父母住,他們屋里除了向南的窗子還有兩扇向東的窗。這房子還連著洗手間,有兩個門,一通他們屋子,一通過道。我的屋子是向西的,而且窗戶是對著旁邊那家的墻,中間隔著一條小巷。我的住房旁是用人房子,他們有個小廁所。還有一個門可以上到三樓,是曬臺,有一間堆東西的房子。我兩個弟弟住的屋子是向北的,不過有多扇向東的窗。還有一間與我父母住的房間一樣大,是小客廳,但前面有向南的陽臺。鴻孫在那里照‘太陽燈’(我想是紫外線,因?yàn)橐魃夏R)。我們的陽臺窗下都是柜子,上開蓋,可以坐,我們的玩具和小人書、書等都放在里面,到現(xiàn)在宋阿姨還記得這些柜子。這陽臺是突出的,現(xiàn)在都叫飄窗(我現(xiàn)在的房子的小臥室就是飄窗,報上登了以后不再蓋這種飄窗,因造價太貴)。一樓有書房、客廳、餐廳,有進(jìn)大門的大廳,樓梯上下時可以看見大廳,上面放了花盆。還有廚房,用人的住房,吃飯的屋子。有一個小后花園,有葡萄架,有夏天可乘涼的座位,睡蓮池三個角種了花,一個角可放桌椅休息的。這個房子是我父親親自設(shè)計的。父親會設(shè)計,母親會布置,所以我住在那里那么舒服,我終身不忘。那時我們都很小,印象中房子很大。后來我去過那里,沒進(jìn)屋,但覺得不大了。小時候去過二伯伯在青島的房子,也覺得房間多,院子大極了,可后來我隨學(xué)校去青島旅游,找到那里,就覺得不那么大了。孩子的眼光和成年的眼光有不同,但我的印象那么深刻?!?/p>

在這封信里,還配了幾張插圖。

母親去世后,我在她的房子里繼續(xù)住了一年。這一年我具體是怎么過的,回想起來有點(diǎn)像“真空地帶”,雖然剛剛過去不久。我有如生活在母親的廢墟之上?;蛘哒f,我就是她的廢墟。

在北村薰著《漂逝的紙偶》中讀到一段話:

“千波的母親是在醫(yī)院去世的,不過她在這張床上躺了很長時間。床上的舊墊子已經(jīng)拿掉,床架還留著,現(xiàn)在千波每天躺在上面,和母親看到的是同一個屋頂?!?/p>

仍然存在的環(huán)境,在存在的與不存在的主體之間建立了一種延續(xù)性——我現(xiàn)在之所見就是她曾經(jīng)之所見,我此刻的感受就是她當(dāng)時的感受。這與“去年今日此門中”的詩中所寫尚且有所不同—那里“人面”僅僅是作為被觀察、被感受的客體而存在的。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在那房子里聽到樓上傳來的持久的吵鬧聲——小孩們總是跑來跑去,每天清晨和深夜都拖動家具,仿佛那一家人難得安寧似的。母親曾經(jīng)很為這種噪音所苦,寫信對姐姐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