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讀者應該注意到了,這個牧人在向神父們講述時,多多少少夸大了圣母給他的指示,給他自己謀得了一份既榮耀又多金的職位。埃斯特雷馬杜拉人在西班牙向來有機敏大膽的名聲。
盡管建在一片路途極其不便的荒郊野嶺中,但圣母堂還是憑著圣母馬利亞施展的許多神跡吸引了很多遠道而來的朝圣者前來向堂中的圣母像致敬。隨著時間的流逝小小的圣堂逐漸破敗。后來阿方索十世,“睿智的阿方索”的孫子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宏大的教堂,足以容納所有的朝圣者。阿方索國王這時正同摩爾人進行著一場絕望的戰(zhàn)爭,瀕臨失敗之際他把一切都托付在圣母馬利亞手中;圣母旋即賜予他一場輝煌的勝利。從此以后,卡塞雷斯的國王以及之后的西班牙國王都對這座圣母堂關愛有加。不但國王就連個人也贈與它土地,漸漸地這座圣母堂積聚了巨大的財富,為神父們建起了房舍,為病人建起了醫(yī)院,為朝圣者建起了寢室;而這些人的需求又引來了猶太人和摩爾人。在利潤的誘惑下,他們紛紛搬進了為容納他們而建的城鎮(zhèn)里。瓜達盧普后來經(jīng)歷了幾多興衰;它龐大的地產(chǎn),延綿的牧群連同它聚斂的種種的特權(quán)無不激起了周圍世俗和神職封建領主的嫉妒與不滿,它也因此數(shù)次抵御了武裝團伙的襲擊。盡管如此,在信徒的虔誠募捐和院長的精明管理下,圣母堂的財富依然與日俱增。到了十四世紀末期,圣杰羅姆的僧侶團承擔起了圣母堂的看護與管理工作。在一任接一任的院長手中輝煌璀璨的建筑拔地而起,精工細琢不計工本。國王們也繼續(xù)蒞臨垂恩此地。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在開始處女航前也曾來此尋求圣母的庇護;后來的科特茲,皮扎諾和玻爾玻——全是土生土長的埃斯特雷馬杜拉人——也都曾前來感謝圣母對他們的垂恩。
到了十七世紀三十年代, 西班牙處于菲利普四世的治下;這時的院長弗雷迪亞格·德·蒙塔法決定建造一座全西班牙無與倫比的圣器室。他聘請了一位叫弗朗西斯科·德·蘇巴郎的畫師來為圣器室畫裝飾壁畫。他選中這個人毫無疑問是因為他為僧侶們——尤其是像圣杰羅姆修道院里那樣的白袍僧侶所作的肖像畫已經(jīng)為他贏得了極大的聲望,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他也是埃斯特雷馬杜拉人。蘇巴郎出生在一個叫馮臺·德·坎多斯的小村莊,離瓜達盧普不太遠。
蘇巴郎的出生日期已經(jīng)無人知曉了,不過他的受洗證明倒還在世,證明上的日期寫著1598年十一月七日。他的父親是個家境寬裕的農(nóng)民,或許就像今天的馮臺·德·坎多斯農(nóng)民一樣,在村莊的街道上擁有一棟兩層樓的房子,開著沒裝玻璃的窗戶。一天早上,他去下地干活,讓兒子把牲口領到了附近的牧場上。據(jù)說那時他只有十二歲,幾個正在打獵的紳士看到他用一塊煤炭在樹干上畫畫,并為他的才思所打動,便把他帶到了塞維利亞。但大同小異的故事也時常被加在其他畫家頭上,比如說喬托。它們只不過是一般人在面對一個既無背景又無出身但卻才華橫溢的人時一種表達驚異的方式。天賦是自然的神奇禮物,是無法解釋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