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謝他們?yōu)闅v史留下見證

千古文章未盡才 作者:劉志琴


恰逢2009年年初,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舉行一年一度的老干部團拜會,與會者歡聲笑語,濟濟一堂。似這般例會,年年舉辦,年年相似,今年大不一樣。過去一年本所的科研成果固然令人鼓舞,然而更令人矚目的是,有兩本著作一出版就獲得社會的好評,而這兩本著作都是由近代史所的退休研究員自由選題,獨立完成,按社科院學術管理的慣例,實屬體制外的個人著作,沒有領導的青睞,也沒有任何資助,又都是大部頭,冷主題,照例不為市場注意,可是好書不怕巷子深,一經(jīng)讀者閱讀,就得到熱烈的反響。

一本是由陳鐵健整理的《流逝的歲月:李新回憶錄》,出版不久,就有多家報刊發(fā)出摘要。更有報紙刊載,讀者評出2008年度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十大著作,這本書榮列其中。傳主李新在七十多年前是川東學聯(lián)的主席,算得上舊時代的一名“憤青”,他懷抱救國救民的理想,組織一批青年,徒步趕赴延安,奔向革命,歷任縣委書記、吳玉章的秘書、近代史所副所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參與創(chuàng)辦中國人民大學,主編多卷本的《民國史》和《中國革命史》,是海內外著名的現(xiàn)代史和黨史專家。他一生奮斗在文化戰(zhàn)線,風風雨雨,整過他人也被人整過,到晚年大徹大悟,暢開心扉,由衷地說:“是手段綁架了理想! ”以懺悔之心道出他的經(jīng)歷、內疚和遺憾。所以這部回憶錄展現(xiàn)的是一段已消逝的歲月,一度被涂飾的歷史,一代知識分子的追求和困惑,如今又深深地打動了21世紀新一代的讀者。時代的差距沒有妨礙兩代人的溝通,反而引起強烈的共鳴,因為現(xiàn)實本是歷史的發(fā)展,而歷史感悟本身就有超越時空的穿透力,在后世贏得不絕的回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